江湖“掘金”功夫不敌跆拳道

武术流派 2012-06-27

周搏龙向学员示范动作

在不少外国人眼中,“功夫”就是中国的标签之一。美国人瑞恩从小学习各国武术,来汉修习国际政治研究生后,痴迷上了中国功夫;如今,他师从华中师范大学武术教练郑勤,武当长拳、太极拳24式、咏春拳都不在话下。

不过,与这种“门外开花”的情形相悖的是:好莱坞“梦工厂”出品的熊猫“阿宝”,在它的“家乡”中国“圈”走几亿元的票房;而江城为数不多的传统武馆,在舶来的跆拳道馆“围剿”之下,艰难求生。

江城武馆经营如履薄冰

1997年,在武汉体院深造学习武术的安徽人周搏龙,相中了江城培训市场的“钱景”,便在关山开设了他的第一家武馆,教授中国武术和太极拳。然而,每年只能招到三四十个学员,无法维持武馆的日常运营,两年后,武馆无奈关张。

16岁开始习武、先后拿过11次全国性武术比赛冠军的周搏龙,一直醉心于推广中国传统武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

没多久,他又转战汉阳开馆。这次,生存的压力让他学会了妥协,增设了跆拳道班。“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跆拳道最火的时候是1999年至2004年。这几年热度稍有下降,但和我们的传统武术相比,还是更受家长们青睐。”

周搏龙说,自己办了15年的搏击俱乐部,如果单一经营中国武术,早活不下去了。电影《泰拳》走红,他请专业的泰拳教练到武馆带徒弟;前两年,《叶问》火了咏春拳,他专门花了3个月的时间,到佛山修习咏春,回汉后,在余家头总馆开设咏春拳班。总之,市场流行什么,周搏龙就增加什么项目。

目前,他在汉口、武昌共开设了4家搏击俱乐部,规模最大的总馆,学员多达五六百人,即便如此,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却来自保镖和护卫的培训、输出。“光余家头总馆,一年的房租开支就是18万元。”周搏龙说,他的经营情况算是不错的,那些走“纯武术”路线的武馆,要维持收支平衡都不容易。

——其实,传统武馆在武汉有过短暂的辉煌。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的热潮,各类武馆、武术学校等武术培训机构竞相开办。江城武术事业的发展也曾辉煌一时。

1984年举办的武汉市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在东南亚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武汉武术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蔡甸区、青山区、黄陂区曾相继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据权威机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武汉居民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很高,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习练氛围,发展潜力很大。

据统计,目前武汉以业余训练为主的中小型武术馆和教学点已有六十多家,但由于体育部门对武术宣传、推广、引导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极大制约了武术的发展。

因为受限于场地,武汉的五六十家武馆不得不“宅公园”或者“傍体育馆”,像武昌二桥桥头下的振东体育馆,就借用了四美塘公园的公共训练场地。

舶来品健身方式花哨易学

振东体育馆掌门人李战奎,蓄着一把大胡子,穿着一身黑色武术服,在汉开设武馆已接近十年。他的武馆规模不大,只教授中国传统武术、散打和气功。“练武术,需要自然流通的空气,跆拳道、空手道在室内训练,不仅租金费用高,而且达不到室外训练的效果。”一般来说,暑期是武馆经营旺季,适逢高考刚刚结束,这几天来找李战奎报名的人不少。尽管如此,今年该武馆的学员只有四十多个,“现在比最惨淡的时候要强一点,但要想发展也很困难。”

尽管武馆经营者承认,造成目前困局有种种主客观因素,但这些却并不妨碍外国“同行”的风生水起。

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泰拳,这些舶来的健身方式,或许在竞技场上不能与中国功夫相提并论,但赚起钱来毫不含糊。尤其是韩国跆拳道,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遍布江城。

在周搏龙的武馆里,跆拳道班收费比武术、散打要高300元左右,但非常受青少年家长的青睐。

“跆拳道学起来简单,入门容易。不像武术和散打,前三个月都在练基本功,辛苦又枯燥,对年龄小的学员来说,还有受伤的危险。”而且,跆拳道、空手道的练功服都很漂亮,每升一级,缎带的颜色都不同,现在年轻人“哈韩”、“哈日”的多,迎合了他们追求时尚的效果,而传统的武术,则显得有些“老土”。

李战奎说,武术的起步难,一开始,要练跑步、蛙跳、矮子步等基本功。在他的武馆里,30%的学员开了个头就学不下去了,“有的人来了几天就走了”。

对此,周搏龙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搞武术的有几个懂市场运作的呢?他分析表示,武术的修炼周期过长,很难产生短期直观效应,不像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有那么多的晋级乐趣,而且对学武术者个体要求远高于其他健身方式,需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他说,习武者要真正练起来,蹲好马步可能就要持续练上几个月。3年小成,10年大成。如此长的周期,很难敌得过那种快餐式的健身培训。因此,武术馆校陷入发展困境在所难免。可以这么说,中国武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适应目前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模式。

江湖不再功夫谋转型

江湖已不是那个江湖,“大侠”们也需要柴米油盐,若想再不问世事,已然行不通。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影响武术培训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武术精髓的搏击缺乏交流和展示平台;二是武术很难用目前西式的科学标准来进行系统完善的评价;三是武术不重视普及和推广。武馆一方面要生存,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传统观念。这是武馆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虽然在同类传统武馆中,东方龙搏击俱乐部已经开始了市场化探索,但周搏龙认为路还很长。“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在市场化的今天传统武馆肯定要经历改革,我们也在不断摸索。”转型是肯定的了,但如何转型却是一个问题。

坚持推广传统武术,李战奎选择将中医疗养和气功结合起来,将“健康”作为当下武馆发展的主打理念。这既符合都市人的消费习惯,又能为武馆带来稳定收益。

一面迎合市场,周搏龙将红火的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纳入到教学范围;一面发扬中国武术,对报名其他项目的学员免费推广散打、武术。

几年前,《叶问》热映时,武馆接到很多咨询者电话,要报名学咏春拳。通过功夫影片传达出的武术文化,对普通民众有极大的影响力,看到这一点,周搏龙从那时起,就萌生了打造一部功夫电视剧的想法。“目前,已经找到投资方和影视公司,正处于剧本创作阶段,争取明年开拍。”“中华武术过于重视培养顶尖人才,忽视了武术在大众中的普及。现在的武术协会和武校,包括武馆都很重视培养出一两个高手,往往集中了全部资源培养出来的这些高手除了能够在比赛中获奖以外,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效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要考虑如何在大众中普及武术,因为大众才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群体。

(来源: 楚天金报 作者:陈卉 图:曹大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