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拳形意源太谷

武术流派 2011-08-11
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太谷县。明清时期太谷商贾云集、汇通天下富甲海内,素有“金太谷”、“小北京”、“中国的华尔街”之称。当时富商们家家高薪聘请拳师保镖护院,促进了形意拳的产生与发展。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自古崇文尚武,明清两代,太谷中武状元1人,武进士22人,武举人193人。太谷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历史上英才辈出,有中华文化史上“第一子”和儒学先驱之称的箕子,其代表作有《洪范》、《九筹》和诗歌《麦秀歌》、《箕子操》。由周武王将其分封到了朝鲜。是中朝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开创者。也是他最先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太谷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代表,孟子的母亲矶氏的故乡,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发生在太谷。唐代诗人白居易、温庭筠,有被戊戍变法先驱康有为誉为“大江以北无出之右”的书法家赵铁山。中华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曾担任过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的孔祥熙也出生在太谷。太谷曾是晋商的总部,明清时期执北中国金融贸易之牛耳数百年。这也是形意拳之所以诞生在太谷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主要流派,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当时时代的要求,是形意拳前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849年16岁的车毅斋(字永宏,因排行二,人称车二师傅,祖籍桃园堡后迁至贾堡村),因家境贫寒,经人介绍到太谷城富商武柏年家赶车。到武家后,因酷爱武术随太谷第一枝枪,武林中称“大杆子”的武鸿圃学习少林拳,后随武鸿圃拜少林拳大师交城主长乐为师。1856年经武柏年与太谷富绅孟缚如介绍拜孟家护院拳师李老农为师学艺,学得心意拳“五行六象拳法”。李老农,河北深县人,祁县心意拳大师戴文雄的外传弟子,神勇过人,人称神拳李老农。1836年当时李老农30岁,听说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文雄所练心意拳已到出神入化之境,酷爱武术的李老农告别妻儿,千里迢迢来到祁县小韩村学艺。不想戴家心意拳有不传外人的祖训,多次登门均遭到了戴家的拒绝。李老农学拳心切,心诚意坚。于是就在小韩村租下房子租下土地种菜为生等待时机。并且每日为戴家送菜,三年间风雨无阻,不收分文。戴文雄和母亲感其心诚,遵母命于1839年正式收其为徒。李老农在戴家学艺10年,学得戴家心意拳五行六象拳法精意。1849年太谷富商孟綍如得知李老农威名,亲去祁县小韩村聘请李老农为其护院并待为上宾。民国14年(1926年)《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记载:“有燕人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入乱贼中夺妇归。若论拳术自愧不老农甚。”1863年李老农因镖务繁忙,更爱车毅斋聪明勤奋,便将车毅斋委托师傅戴文雄处全面学习心意拳。戴文雄大师教导车毅斋“习武当以武德为重,艺成务要扶危济贫,传艺要以不欺人为本。”车毅斋铭记于心成为以后习武传拳的门规。戴文雄临终前将伯父心意拳大师戴龙帮乾隆四十三年所著《心意六合拳》重订墨本相赠。车毅斋得心意拳真传后,同师傅李老农一道潜心于心意拳的研究、改革、创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精通文武之道的孟綍如先生建议下,以“心意拳”为基础,融少林拳等拳术之所长,创立了“形意拳”。此后拳法又有一变,始有“形意拳”名闻于世。1866年车毅斋同师傅李老农创编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五行炮”。次年李老农结束了在太谷十八年保镖扩院、传拳创拳的侠义生涯,告老还乡,将形意拳传播到了河北深州。之后车毅斋继承师志,带领师弟贺运亨、李广亨、宋世荣、宋世德等人继续研究、完善形意拳,民间有“五星聚太谷”之誉。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车毅斋等人先后创编了五花炮、挨身炮、连环手、九套环、九拳、劈捶、五踩六捶、十二连捶、十六把等9个对练套路。创新了“五行、十二形”练法,以“五行、十二行”为基础改编创新了进退连环、鸡形四把、六合拳、八势拳、杂势捶,形意连拳等六个单练套路和器械单练、对练套路以及狮吞手、拘马拚、十二炮法等“撕扒”攻防要道。并融少林拳之所长,将少林拳弹腿按照形意拳的练功要求改为形意弹腿,作为形意拳的入门功法。与此同时,形意拳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其特点是:一、象形取意,是形意拳的灵魂所在,即“心意成于内,肢体形于外”。“象其形,取其意”,将形与意有机统一、内外相合融会于拳法之中。阴阳为母,是形意拳的理论基础。讲求动静相寓,刚柔相济,虚实相因,进退相随。四象为根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根本形象。即鸡腿、龙身、熊膀、猴象。鸡腿,取鸡两腿紧夹似屈不屈,似直不直之形,出步磨胫,膝扣裆圆,进退敏捷。龙身,取龙腰身转动灵活,吞吐自如,变化莫测的特点。熊膀,取熊含胸圆背,垂肩坠肘,包裹严密之形,攻可变守,守可为攻。猴相,取猴目光敏锐,观机审势,变化神速之形象,可乘人不备而攻,出其不意而取,以此四象为根基,突出了形意拳独特的技击风格。六合为法,是形意拳的基本法则,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不外三合。三节为用,是形意拳的攻防技法。一身分为三节,手臂为稍节,躯干为中节,腿脚为根节,三节之中再分三节,攻防之中起根,顺于中,,达于梢,古谱云:“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自可齐”。二、三体式桩功,是形意拳的入门功,将人体的上中下、头手足视为三体,相互呼应,融贯天、地、人三才为一体。三、五行拳,也称意拳,是形意拳的基础拳。以劈、钻、崩、炮、横五拳相配金、木、水、火、土五行,内应人体肺、肾、肝、心、脾五脏。“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来说明拳法变化。四、十二形拳,也称形拳。模仿十二种动物的捕食、自卫动作,运用于拳法之中。十二形为“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鸡形、燕形、鹞形、鲐形、蛇形、鹰形、熊形”。分别取十二种动物的“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动作,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式简意深,拳法变化无穷。在练法上:要求“内意外形并重,养气练气并重,搏击防御并重。”内意外形并重,是指既重视内功的修练,也要重视外在的技法;既要重视神气的修练也要重视外在的形象;既要重视本,也要重视末。养气练气并重,是指修练丹田之气,既要养气也要练气,养练结合,气至力达混元一体。搏击防御并重,是指在习练与御敌时,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出拳似炮,拳不空回。到公元19世纪80年代,形意拳单练、对练、器械、功理、功法、技击手法已经完备。逐渐从太谷城乡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一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功理功法独特、技击性强,具有世界规模的武术流派。师傅李老农离开太谷后,车毅斋独当太谷商行保镖大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到之处贼人胆寒,镖路无不畅通。杀虎口杀贼、东北技服红胡、勇擒食人飞贼邓沙美人,留下了一曲曲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当时武林中有“车二镖车行天下”的美誉。光绪年间车毅斋赢得了“北侠”的美称,其事迹载入《清侠传》中。车毅斋及其弟子们为晋商保镖护院,对于当时太谷晋商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888年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山太郎在天津设擂,连续数日无人可敌,车毅斋深明民族大义,毅然赴天津与日本武士较剑。车毅斋纪念碑记载了此事。“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间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为表彰车毅斋爱国义举,清廷授予“花翎五品军功”。车毅斋击败日本武士后,形意拳名声大振,各地武林高手先后到太谷拜访形意拳门人多达百余人,有李老农河北弟子形意拳大师刘奇兰、郭云深,再传弟子李太和、李占元、韩慕侠等,有号称南侠孙中山先生的保镖杜心武等等。促进了形意拳的传播与发展。1900年,义和团总教练刘奇兰弟子李存义为躲避清廷追杀,车毅斋不仅将其保护并传授武功。八国联军进京后,车毅斋出于国家大义,率弟子们保驾慈禧太后西往长安。光绪末与弟子积极参与反袁活动,并同弟子们一道行侠仗义,维护地方治安,多次协助县衙擒拿盗匪,维护社会正义。1914年车毅斋逝世,李存义第三次来太谷以弟子礼祭奠,并与车毅斋弟子李复祯、布学宽、刘俭以及宋铁麟等研究商定,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10字为辈序,使后人传拳有谱可查。车毅斋弟子多为德艺双馨的武林高手,大弟子李复祯,人称常胜将军,会过100多位武林高手无一败北:弟子高天锡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弟子布学宽,曾任全国武协委员,桃李满天下;弟子刘剑凭形意功夫,拳打日本兵舍身护碑名传一方。形意拳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医理、哲理思维,体现了现代运动仿生学的特点。形意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演练时将身法、技法与美学要求相结合,给人以勇而美的教益。习练形意拳,内可修心,外可强身,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健康长寿的功效。通过习练形意拳教人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改善身体精神气质,培养清逸大勇的高尚人格,提高人的人生境界。新中国成立后。形意拳被列入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拳种,收入武术大辞典,涌现出了大批形意武术人才,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劲旅。太谷县因此被国家体育总局于一九九六年命名为“中国武术之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