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太极”的根本区别-叶式史

功夫秘籍 2014-06-16
当今,中国武术界将中国瑰宝“太极拳”,演绎成“太极”的翻版,并且用“太极文化”形式,混淆了太极拳的真正含义和真谛,称这就是“中国太极功夫”。从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什么“太极功夫”,只有 “中国太极拳真功夫”。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无法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太极拳,难怪,世人怎么会认可中国的太极拳进入奥运会!“太极拳”与“太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内涵、意义却是截然不同,普通百姓无法分辨。众所周知,中国的汉语表达相当的严谨、规范,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全国性的“春晚”都允许国人顺挑鼻子竖挑眼,公开揭示所有读错的字、意思表达错误的地方,此举措受到举国上下的支持与赞赏。可是,为什么武术界多少年来,将“太极拳”与“太极”混为一谈,不仅没有得到纠正、更改,而且淡薄了对“太极拳”的理解、认识,“太极”已成为了“太极拳”的专用代名词了。其实, “太极”当它是名称时,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或物,是代表一个中国古代著名的哲理和思维范畴,但是,当“太极”作为定语时,在“太极拳”这个词里面,“太极”仅仅是衬托“拳”的特性和内涵,完全隶属于“拳”而附允存在。“太极“怎么能与“太极拳”并提而论。况且,作为哲理、学说的“太极”,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理论,怎么能替代一个拳种的“太极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物,怎么说都不能混为一谈,更何况用“太极”取而代之“太极拳”,是否多有不妥之处。想当初,五十年代初期,在”发展体育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体委因势利导编制了简化太极拳24式,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掀起群众性推广、普及,简化太极拳的高潮,从而,呈现中国太极拳各门各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引发了中国武术、尤其太极拳和简化太极拳,双管齐下的共同发展。在这个中国太极拳鼎盛时期,却从来没有听到、看到大张旗鼓宣传、传播“太极”、和“太极文化”,即使宣传“太极拳”也是恰如其分地使人看得懂,这时代造就了一大批真才实学的太极拳高手、名家。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都自然而然地讲:“我们在学习太极拳、在打简化太极拳。”而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讲我们在打太极。既然历史都很尊重这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为什么时至今日,要将“太极”替代“太极拳”,而忽视对真正太极拳的挖掘、开发、弘扬和发展。“太极“与”太极文化“,仅仅是文字上的叙述和哲理上的演绎,与太极拳的修炼,可以讲仅仅是在阴阳理念上,有些必然的关联,仅此而已,千万不要忘记:太极拳的真谛、精髓、是靠千锤百炼的潜心修炼而揣摩、参悟到的,太极拳要流传百世,必须靠真才实学的太极拳高手、行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靠全社会的努力与参与。要使中国的太极拳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还的靠鲜而易见的太极拳真功夫、深入浅出、简单易懂的太极拳拳理。不仅要让国人深刻理解、领会、掌握中国瑰宝太极拳,而且,要让世人真正看懂、搞明白,什么才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太极拳,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中国魂、中华民族大无畏、所向无敌的民族气概。中国的太极拳是中国的瑰宝,要继承、弘扬、发展,甚至让中国的太极拳真正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要为中国的太极拳正身、归宗,还中国太极拳一个明明白白的本来真实面目。太极拳,其实就是以“太极”冠名,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它在运行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和体现了“太极”哲理的阴阳(虚实)理念,用意念来引发、控制人体体内的气息、有条不紊的整体运行,从而,导致人体周身一体、节节贯穿、精密、协调、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主导下,在人体精气神的一气呵成下,激发威力无比的内劲——坚不可摧的冲击力。在整个太极拳的内涵中,仅仅是体现和诠释了“太极“哲理中”阴阳“理念,实实在在的虚实转换、屈伸开合、上下相随、左右呼应······一系列对立统一、相依相承、共存一体的运行轨迹,融汇成涓涓流水、绵绵不断的太极拳运行全过程。中国的太极拳,不是“太极”、也不是“太极文化”。中国的太极拳就是实实在在的”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