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历史文献《太极功同门录》-关振军

功夫秘籍 2014-05-25
编者:本文据作者在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庆祝《太极功同门录》出版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整理,原题是《让历史文献大放光芒》,刊发标题是编者加的。《太极功同门录》是吴式太极拳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同门录拳谱,也是太极拳走向社会公开传播之后,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正式公开出版的太极拳族谱。这部《太极拳同门录》在八十二年前的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正式出版。她详实地记录了吴式太极拳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是研究太极拳发展史,特别是吴式太极拳发展史极为珍贵、重要的历史文献。八十余年中,这份文献经历了不少劫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浩劫,它被当作四旧清扫,险些在人间消失。幸有山东掖县的同门珍藏于密室之中妥善保管,才使我们今天能够得以见到这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才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本门派的真实的历史。鉴于现在多数同门还没有见过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笔者将在下面对其整个内容做个简略介绍。《太极功同门录》的内容简介《太极功同门录》产生于八十年前,那时太极拳还没有明确形成今天的各支各派,更没有什么杨式、吴式、陈式之分和称谓,而是统称之为“太极功”。《太极功同门录》由六部分组成:1、序言五篇;2、王宗岳《太极拳论》;3、太极拳十三势名目;4、太极拳传递系统表;5、同门师兄弟年龄籍贯表;6、同门人士照片。这六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一、五篇序言五篇序言大体讲述了以下四项内容:(一)介绍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序言中讲到,中国武术主要有武当和少林两大派系,而“武当一派纯以气为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犯者辄仆”,“今之太极拳是纵横变化神奇无端,浑然为一气之涵,习之精可通神明,使敌无间可入,诚深合于太极之义矣”,“太极拳术乃吾国绝技为用至宏”(《钟鹏年序》);中国武术门派虽多,“而求却病延年,以柔克刚者,又非太极拳莫属”(《金受申序》)。(二)介绍太极拳的发展史。序言中指出“精斯技者,首推张三丰,三丰祖师首传此术,历一千余载,迨至近晚而能益臻隆盛者,足徵其有特殊价值”(《李翰璋序》)。“明代以还世多传者,自祖师传三丰,传王宗击,以后逮及满清有杨六先生露禅独得全体,先生之子钰(班侯)、鉴(建侯),克振箕袭,能述其事。当是时王公、工贾景慕从之学,而成名者不知凡几,先师祖全公佑,班侯先生之高足而受艺于六先生(露禅)较多,技之精妙不可名状。全公之子吴鉴泉、夫子之徒王茂斋师伯、郭松亭师叔各有所得,皆名世上”(《杨毓璋序》)。“王君茂斋者,今之振奇人也,精斯技得广平杨班侯之高弟全君保亭之真传。先生固直造张三丰之室者也”(《钟鹏年序》)。由以上序言可知,当年王茂斋先生是真正的太极拳嫡传,是最正宗的太极拳传人。(三)序言说明了为什么要编辑《太极拳同门录》。序言中说明编写系谱之举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同门录“犹昔之所谓宗谱”,“借是以序长幼,而不致同门相失也”,而在于“联情谊,以相研摩”(《杨毓璋序》)。“太极拳自三丰之后,名师辈出,门徒众多,不有同学之录,则易于散漫,日后相遇不相识,反形太极门之弱,故积极有同门录之举……。此盛事足昭同门之大名,二足示外人,以吾门之盛”(《金受申序》)。“同门录之辑,将昭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三先生之诲人不倦也”(《李翰璋序》)。(四)这本太极功同门录是由谁策划编辑的?又是怎样出版的?《同门录》的序言中,有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明确答案。吴鉴泉之弟子杨毓璋序中有言:“己巳岁春间(1929年春),同门兄彭仁轩召我,谓拟将同门兄弟,以及所宗师之长者姓名籍贯一切付诸石印”,“仁轩之所辑此录者,亦可谓是保我宗系之要籍”(见《太极功同门录》第9页)。杨序明确地告诉我们,《同门录》的策划编辑者是彭仁轩先生(王茂斋之弟子)。当时,彭仁轩先生正在北平军分会尉官差遣队服役。那里的长官把太极拳作为军官的必修之课,指定彭仁轩任太极拳教练。这部同门录拳谱的刊印得到北平军分会的支持援助。所以这部同门录的首篇序言是由北平军分会长官何纯舒所写。后来,彭仁轩在北平军分会的支持下,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又出版了《太极拳详解》一书(见《太极拳详解.自序》)。二、第二部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拳论》本论与现在流行的版本相同,所不同之处有二:其一,在本论之前有一句话:“武当山先师张三丰王宗岳留传”。其二,在本论之后低一格有一注解:“右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此论切要句句在心,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者不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柱费工夫”。在二则注解之后,又有一小字注云:“此二则疑王宗岳先生所注,特低一格,似别于本论”。从本论前面的引语,以及本论之后的注解来看,本论应是张三丰遗著,由王宗岳保留传播下来,并讲出张三丰著《太极拳论》之目的在于养生,“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只是单纯传播武术技艺。这两则注解为研究太极拳史,太极拳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有很多未知之事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三、第三部分——太极拳十三势名目《太极功同门录》中的套路和我们今天打的套路基本相同,各势名称相同,连接顺序相同,只是“弯弓射虎”之后直接收势(合太极),而现在的套路“弯弓射虎”之后,再多打两个“揽雀尾”而后收势。四、第四部分——太极拳传递系统表《太极功同门录》中载太极拳系统表九张,记载太极拳各代人士。表(一)为太极拳发展史:张三丰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陈长兴传陈耕芸、陈耕田、杨福魁、李伯魁;杨福魁传杨琪、杨钰、杨鉴;杨钰传凌山、万春、吴全佑,杨鉴传杨梦祥、杨兆祥;吴全佑传王有林、吴爱绅、郭芬。表(二)至表(四)为吴式第二代传人王、吴、郭三人所传弟子表:表二:王有林(茂斋)传张广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修丕勋(桂臣)、彭广义(仁轩)、杨瑞林(禹廷)等77人;表(三):吴爱绅(鉴泉)传吴润泽(公仪)、吴润沛(公藻)、赵惠福(寿村)、吴荣培(图南)、马嵩岫(岳良)、葛永德(馨吾)等36人;表(四):郭芬(松亭)传郭鸿骏(梦麟)、李文棋(翰璋)、张景浦(幼峰)等6人。表(五)至表(九)为吴式门第三代所收弟子表:表(五)为赵铁厂(音ān)所收弟子9人;表(六)为杨德山所收弟子12人;表(七)为彭仁轩(广义)所收弟子10人;表(八)为王杰(子英)所收弟子12人;表(九)为吴公仪(子镇、润泽)所收弟子1人。我们从太极功统系表可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吴式门第二代代表人物,王有林(茂斋)有入门弟子77人,有再传弟子22人:吴爱绅(鉴泉)有入门弟子36人,有再传弟子22人;郭芬(松亭)有入门弟子6人,尚未有再传弟子。第三代中,已收徒的仅彭仁轩、王子英、杨德山、赵铁厂、吴公仪等5人,其他第三代大多数人还没有收徒。五、第五部分——通讯录《太极功同门录》的第五部分最为详细,刊载同门人士的名号、年龄、籍贯、通讯处(按年龄排序)。列入了第二代六人(王有林、吴爱绅、郭芬、常安、齐治平、英杰臣);第三代八十八人,而第四代未列入。六、第六部分一一同门人士之照片《同门录》照片均为长圆形头像,笔者手头现有之《同门录》复印本,照片已失。据说山东还有一本保存有照片的,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日后将想办法借阅复制,争取让大家见到完整的《太极功同门录》。研究《太极功同门录》的现实意义一、这部《太极功同门录》向世人展示吴式太极拳发祥于北京,成熟在北京,发展壮大也在北京。第一代奠基人为满族人全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系全佑的弟子王茂斋。在《太极功同门录》统系表的排列中,王茂斋居首,在收徒人数上王茂斋最多。王茂斋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如钟鹏年《序》中所云:“王君茂斋者,今之振奇人也,精斯技,得广平杨班侯先生之高弟全君保亭之真传,先生固直造张三丰之室者也。王君天性醇笃,重然诺,有古侠士风,年逾六十而精神焕发,少年多不及,是不惟擅技击之长,且深合延年养生之道矣。君怀绝技殊不自秘,有请益者,无不悉心相授,以期国技之日昌,列门墙称弟子者不下数十人。”郭松亭之弟子李翰章《序》中云:“(郭)与王先生茂斋、吴先生鉴泉同受业于吴先生之乃翁全先生保亭,而保亭先生又与万春、凌山二君得广平杨班侯先生之真传也。独此一派至今为最盛,盖茂斋先生磊落光明,有侠者风,故愿受教拜门墙者凡数十人。今方有同门录之辑,将以昭王吴郭三先生之诲人不倦也。”三十年代初,王茂斋在北平办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吴鉴泉在上海办鉴泉拳社,太极拳史上称之为“南吴北王”。二、关于“正宗”问题。现在有些习吴式太极拳者,仅只是着眼于姓氏,标榜自己是正宗传人,排斥他人。而这册八十多年前正式出版的《太极功同门录》则显示,凡被收入书中者,何人又不正宗呢?如果非要说正宗,王茂斋一系的传人完全有理由说自己是最正宗的。我们从统系表上看出,从蒋发—陈长兴—杨露掸—杨班侯—全佑—王茂斋—杨瑞林,一脉相承,这难道还不能说是“正宗”吗?笔者认为,说某个人是正宗传人,是某一拳种的代表人物,不只是看他的姓氏,更主要的是看历史事实,看他的功夫高低以及是否纯正,看他对这派武技的传播有多大贡献,看他在社会上有多大影响。让事实说话,历史事实才是最公正的,自吹自擂是没有用处的。三、《太极功同门录》为弄清某些历史谜团提供了史实依据。比如现在有人在本支系的来龙去脉上弄虚作假,编造谎言,而从八十年前出版的这部典籍中,人们可找出某些人的老根,可查出某些被隐瞒的真相。又比如某翁生前自称一百多岁,可有人认为他实际寿终时九十余岁。而同门录中的通讯录是以年龄大小为序编排的,打开一看便见分晓,似可为这一段公案提供一个较为可信的证据。总之,《太极功同门录》是一部研究太极拳史的珍贵文献,我们应该重视对此书的研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