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某些动作要领把握的粗浅体会-刘仲仁

功夫秘籍 2014-04-28
我学习太极拳是从杨氏入手的,从8式学起,涉猎到16、24、32、42、48、85、88式以及杨、孙、吴等的竞赛套路。尽管我关注陈氏太极拳也有多年,但由于前些年自己功底的欠缺,一直游离其外。随着参加国内外比赛次数的增多,成绩上升较快,使自己有了底气和自信,别人行,我为何不行?!从扬长避短而言,我觉得自己把打好太极拳作为终生大事来对待,我孜孜不倦地追求,有强烈的进取心,很注重琢磨和感悟。多看、多练、多仿、多悟,举一反三、博采众长早已成习惯。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下简称“陈竞拳”)明显的特征是折叠缠绕、快慢相间、刚柔并济。要打蛇的风格特点,必须把握整个套路的要点,比方动作的节奏和内在要素。A.对动作节奏的把握柔慢:用意领劲,用劲柔和,动作速度较手稳,无明显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运动路线较长的动作过程中,比如“云手”等。柔快:用意柔和,但运行速度较快,这在动作转换和小动作的运行过程中多有表现,例如“倒卷肱”等。稍顿:在上述两种动作的运行中,用内劲暗暗“一顿”,再继续“柔慢”或“柔快”。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柔慢”或“柔快”定势时产生的转折,如“野马分鬃”、“背折靠”等动作。顿挫:在“柔慢”或“柔快”动作运行中用暗劲突然震抖,使劲力表现出明显的技击性后马上继续“柔慢”或“柔快”运行,陈氏太极拳以这为技击发劲的方法之一,比方“退步压肘”等。刚快:先是“柔慢”地收蓄,然后再四肢突然打、踢时发劲,松、活、弹、抖,至顶点时突然停止,再“柔慢”或“柔快”地运行下续动作。此为陈竞拳第二种发劲技击法。例如:“掩手肱捶”、“蹬一根”等。上述五种运行方法,必须依据完成动作时用劲力度的大小和速度快慢来加以区分和表现。它们是相互关联、连续交替地进行的,是承上启下的,且圆活连贯、不可间断。B.对套路内在要素的领悟“内在要素”是指身体动作、形态之外的表现要点,主要是指劲力、眼法、意识、呼吸等形于内部的内容。(a)对“劲”的领悟缠绕抽丝劲是一种特殊而较难言表和把握好的内劲,类似于身躯的“公转”来带动四肢的“自转”,或两者同时进行时像拉抽细长的蚕茧丝那样不停顿地连续抽缠,这种劲贯串套路始终,不能停顿,不可折断。前面提到的“柔慢”、“柔快”、“稍顿”、“顿挫”、“刚快”五种动作方式都包含这种缠丝劲。“柔慢”时似在抽缠一根丝,“柔快”、“稍顿”、“顿挫”、“刚快”时,随着速度和劲力的增加,犹如在抽“一股丝”,甚至全身都在“粘丝缠绕”。“劲”是武术中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概念。一般指气力,是由内气聚集而生成的一种内在劲力,能在瞬间突发,将人腾空投掷出去的一种实战技击能力,是内气功夫的凝聚。它“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捎”,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太极拳中的力点,就是取击触到对方身体或器械的某个着力点和受力部位。这种情况,在陈竞拳中的攻防转换中不间断地表现。(b)对“精神”的领悟在打全套过程中,神态需自然沉稳,精神要饱满。体现这一点的关键,是眼法与表情的有机结合。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都要运用“随视”和“注视”的眼法。所谓“随视”,是指“目随视注”,即定势时,眼睛要盯着拳(掌),或打击方向。目光要集中,并依据“刚柔”、“快慢”的变化,目光的力度也作相应变化,同时,始终保持端庄、沉稳的表情和饱满的精神。(c)对“呼吸”的领悟此套拳中最好使用“腹式逆呼吸法”,即在小腹松沉的基础上,吸气时小腹松收,呼气时小腹车沉实(“刚快”发劲时小腹瞬间沉紧)。此呼吸深度较大,与肢体击(踢)时配合有助于发出“整劲”。“腹式逆呼吸法”需多练多悟,甚至专门练习,方能习惯成自然,也可用自然呼吸法与逆腹式呼吸法相结合。根据个人自身条件择而用之。一般套路中的运用可以在动作“柔慢”、“柔快”时以自然呼吸法,偏刚快、顿挫时用逆腹式呼吸法,这样既照顾到身体状况又能总体上符合这套拳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表现其风格特点。总之,按一般要求,“逆腹式呼吸法”与动作相结合的一般规律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以上的粗浅体会,必有谬误之处,权作抛砖引玉,请不吝指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