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关节紊乱-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如何治疗

养生功夫 2014-07-31

什么是小关节紊乱

有一种腰部损伤,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的剧烈腰痛。病人往往屈身侧卧,腰不能挺直,不敢动弹,惟恐别人触碰,常被误诊为急性腰肌扭伤。其实,确切的诊断应是腰椎关节滑膜嵌顿,或叫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俗你小关节紊乱。

人体的腰椎,其后关节由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所构成。小关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周围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关节运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则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近似弧形,对伸屈、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因为腰骶部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腰骶后小关节亦较松弛。

当腰部突然闪扭、弯腰前屈和旋转运动时,小关节间隙张开,关节内负压增大,滑膜即可进入关节间隙中。如果伸屈时关节滑膜被夹于关节间隙,就会造成小关节的滑膜嵌顿或小关节半脱位。滑膜可因关节的挤压而造成严重的损伤。滑膜和关节囊有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因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和反射性肌痉挛。如不及时解脱嵌顿,就会产生慢性严重腰痛和关节炎。

小关节紊乱如何治疗?

手法治疗是本病的有效疗法。若诊断明确,施行手法后即可得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常用的方法是 :“对角反背”即背对背将病人背起,患处抵于术者的臀部,术者向前弯腰时,使病人双足离地,并左右摆动,再将臀部突然一顶,嵌顿绞锁即可解除。此种方法适用于医生比较高大,患者比较瘦小,反之医生背不起病人,无法达到效果。另外,用侧卧位扳腰法或坐位腰部搬推法,亦可解除嵌顿和绞锁。

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是卧床休息,同时可口服止痛解痉剂如安定、舒筋灵等,可缓解和消除腰肌痉挛,减小椎间关节的压力,对于促进嵌顿滑膜的退出十分有效。此外尚可试用。

牵引:

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术者两手握踝缓慢牵引达1min,然后慢慢松开,1min后再重复牵引,连续数次后,卧床休息。

针灸:

取肾俞、腰阳关、志室、气海俞、阿是穴等,针后可拔火罐。

理疗:

急性期可用电兴奋刺激以使肌肉松弛,其余超短波、微波治疗应在恢复期或慢性疼痛时使用。

小关节囊封闭:

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消炎,对本病的康复很有利。

手法治疗:

手法可解滑膜嵌顿,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有缓解痉挛、解除疼痛的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介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 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

本病属于脊柱后关节紊乱症之一,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

【局部解剖】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该关节参与胸廓的构成,具有自身特点。

(1)肋头关节

由肋头关节面与胸椎椎体的肋凹及椎间盘构成。其中第l、Il、12肋头仅与相应胸椎的

1个肋凹相关节,其余各肋头均上移,与相应胸椎的上肋凹、上1位胸椎的下肋凹及两者间

的椎间盘相关节。

肋头关节的前面,有肋头辐状韧带加强,韧带自肋头前面,呈扇形放散于相邻的两个胸

椎体及椎间盘。在多数肋哉关节腔内,肋头与椎间盘之间,尚有短纤维构成的肋头关节内韧

带连结。第1、11、12肋头关节囊较松弛。

(2)肋横突关节

由肋结节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构成。第11、12肋骨无肋结节,故无此关节。

关节囊薄而松弛,在关节的内侧、外侧、上方有下述韧带加强:在关节内侧,关节囊与肋横突韧带附着,此韧带张于肋颈与横突之间;在外侧,有强韧的肋横突外侧韧带,连结横突尖与胁结节;在关节上方,有肋横突上韧带,此韧带起于肋颈的前面和后面,向上止于上1位横突及其根部,此韧带最内缘与胸椎体之间围成1孔,内有肋间后动脉和胸神经的背侧支通过,分布于脊柱两侧。

肋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为联合运动关节,形式为肋颈以贯穿肋结节和肋头中心的运动

轴旋转,出现肋的升降运动

(3)胸椎后关节

其上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后,略向上、向外 下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前,略向下,向内。所以胸椎后关节的关节面与水平面几乎垂直,呈冠状位排列,更有强大的韧带及肋椎关节在旁,稳定性较强,不易发生脱位。整个胸脊椎的运动前屈50度,后伸55度,侧屈l00度,旋转40度,因此胸椎后关节 以侧屈为主。

胸椎小关节由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组成。其中肋横突关节是肋骨结节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肋椎关节的运动和肋横突关节在功能是联合的,运动轴为由肋小头中点至肋结节的联线,随着胸廓运动肋颈绕运动轴旋转;胸椎的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其关节面呈冠状侧方运动比较灵活。

关节而细小,关节薄,所以易于形成半脱位,肋横突关节从第1至第10肋由每肋结节关节而与横突肋凹构成,关节结构亦不稳定。 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是脊背疼痛。但由于胸椎小关节错位程度和对周围神经、血管影响的不同,临床除表现为常见的脊背疼痛外,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又常被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胸椎小关节发生紊乱的常见原因,包括:

1、急性外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因持物扭转或撞击,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韧带、神经、血管等受到嵌顿挤压、牵拉等刺激,发生紊乱,并反射地引起肌肉痉挛。

2、慢性劳损

(1) 由于胸椎间盘退变变薄,椎间隙变窄,胸椎后关州的关节囊,韧带松弛,而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2) 长期在不协调姿势下工作、学习,使背膂部软组织经常处于过度收缩、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劳损。由于这些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等外平衡的不协调,促使内平衡不协调,而致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3) 外伤后未经及时治疗,风寒湿邪侵入背膂都的经络、肌肉,致肌肉痉挛,气滞血瘀,日久胸脊椎的内外平衡失调,后关节发生错位。

由于局部遭受外力因素或长期伏案工作,或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周围的韧带松驰,关节产生不稳定,使此类微动关节发生解剖位置改变,关节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通常是肋骨结节后移与其相应胸椎横突的肋凹错开,肋小头亦可后移;或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侧方移动而错开,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内压力亦相应变化,或有滑膜被嵌顿,周围结构力学平衡改变,出现相应地刺激症状、体征及功能变化。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呼吸运动中,胸椎小关节(后关节)活动范围很小,但挤压或用力不当的扭挫伤,甚至咳嗽、打喷嚏等也可引起关节错位。

典型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小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节段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为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损胸椎节段椎旁软组织可见有触痛、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诊断

1、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病史。(骤然上举、转侧,长期伏案、扭身等)

2、临床症状及体征:详见以上表现部分。

3、触诊:错位节段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或偏歪(超过1mm)。棘突旁(约1.5cm)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紧张,甚至痉挛,触之常可感觉有条索状物,压之疼痛。

4、X线平片、CT影像: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于小关节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其X线摄片常不易显示。(但也有的认为,其病变棘突歪斜、小关节间隙不对称存在1mm宽度差异的阳性率为100%)。

X线平片、CT影像检查,可除外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类风湿等疾病。

5、分型

根据发病情况,分单纯型和复合型:单纯型以脊背疼痛为主证;复合型常兼有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的相关症状。

根据病变节段,分为上胸椎(T1-5)型、中胸椎(T6-9)型和下胸椎(T10-12)型三型。

本病上段胸椎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颈、胸腔脏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及功能紊乱,而中下段胸脊椎主要表现为腹腔实质性器官和结肠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治疗软组织病损。

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

部位及取穴:病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

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弹拨法、掌按法和推擦法等。

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医者取站位。

操作:

1、 放松手法在胸椎棘突两旁,以错位病变节段为中心, 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弹拨法对椎旁软组织松解10min左右。

2、整复手法

(1)俯卧推按法:

患者俯卧,自然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右手掌根按压患椎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上,嘱患者深呼吸,医者双手掌根随呼气渐用力,于呼气末时,右手掌根向下方给与一小幅度的推冲动作,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声。——适用于中下段胸椎的调整。

患者俯卧,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右手掌按压在患椎棘突,左手张或前臂内侧托住天突穴下胸骨正中托离床面,然后瞬间发力,双手反向用力,使胸椎再后伸扩大5-10°。 ——适用于下段胸椎的调整。

(2)扩胸牵引法:

患者坐位,双上肢上举180°,两手掌前后相叠。医者站立于患者侧后方,右手拇指按住患椎棘突,左手臂按抵住患者的两臂肘关节处。然后医者双手瞬间发力,右手前推,左手后扳,使之复位。 ——适用于上段胸椎的调整。

(3)端坐膝顶法:

患者坐在方凳上,令患者十指相扣置于颈项部。医者在其身后,两手抓住患者双肘,膝关节顶在患者偏歪或后凸的棘突上,两手徐徐用力向后牵引,至牵引到最大限度时,膝顶与双手的后扳瞬间发力,此时可听见咔嗒响声。——适用于中上段胸椎。

3、结束手法

手法调整成功后,可酌情配合用推擦法,冬青膏或红花油等外敷,透热为度。

【预后】

本病就诊多属于急性发作,一般1--3次治疗即可。预后良好。

【附注】

1、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推法复位方法临床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是用力药适度,不能造成胸廓的损伤;对于老人、孕妇及体弱者要慎重应用。

2、平常注意动作协调,注意保暖,避免伏案过于劳累。经常作扩胸锻炼,对于本病的预防有益。

3、其它对部分慢性病可用辅助疗法如理疗、超短波治疗.或以氟美松磷酸钠作小关节突间关节封闭,穿刺点在横突直下3~4厘米处。

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

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通俗的讲就是颈椎轻微错位,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多由于轻度的急性颈扭伤,使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使脊椎活动受限。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的剧痛,使病人无法忍受。病人往往屈身侧卧,情绪紧张,肌肉紧张,不敢动,生怕别人触碰或搬动,脊柱任何的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滑膜上端的肿胀可刺激位于椎间孔内的神经根,产生放射性疼痛。

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是指颈椎的小关节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小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的错位,即中医所指的“骨错缝、筋出槽”。颈椎的关节突较低,上关节面朝上,偏于后方,下关节突朝下,偏于前方,关节囊较松弛,可以滑动,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

病因病理病机

由于颈椎的特殊解剖关系,故其稳定性较差,当颈部肌肉扭伤或受到风寒侵袭发生痉挛,睡觉时枕头过高或在放松肌肉的情况下突然翻身,工作中姿势不良,颈部慢性劳损,舞台表演或游泳时做头部快速转动等特技动作时,均可使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导致颈椎小关节发生移位、错动,同时伴有椎体一定程度的旋转性移位,使上、下关节突所组成的椎间孔的横、纵径皆减小,导致颈椎平衡失调,颈椎失稳。颈椎小关节紊乱症较易复发,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长期反复发作者可促使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的病人可出现头昏、视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等头颈综合征。病变颈椎棘突的一侧隆起或偏歪,椎旁有压痛点。

诊断

一、有长期低头工作的劳损史,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

二、颈部有酸痛不适感,项韧带及两侧有压痛点;

三、触诊可有颈椎侧弯;

四、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后部有固定压痛点,颈部活动时有小关节弹响声,颈部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状、粘连增厚点;

五、X线片显示:生理屈度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反屈线,或椎间隙后缘增宽,椎体可侧方移位。X线侧位片显示双边影。

颈椎小关节紊乱的快速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主要的微创治疗方法有:

1)神经阻滞疗法:

既有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起到止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治疗性作用,无论是急性加重期还是慢性期,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2)小关节注射法:

这既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同时更是一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该法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可使用。

3)射频法脊神经后内侧支热凝术: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少,但远期效果较差,治愈率约40%,又需专门设备,有人提出它有加速小关节退化的作用,因此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仍开展得不多。 适用于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保守治疗,关节内注射疗法无效者。

4)内窥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切断术:

其适应证为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保守治疗无效,疼痛顽固发作,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患者。

详细介绍腰椎小关节紊乱: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定义: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或小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多由于腰部的不协调动作而引起腰椎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细微改变。

疾病解剖:

每个腰椎有3个关节即3点系统,两个后关节和1个椎体间关节,腰椎后关节面呈矢状位,第5腰椎后关节面接近呈冠状位。各小关节外由关节囊包绕,内衬以滑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刺激或炎症反应极其敏感.腰椎小关节属微动关节,腰部作旋转运动时主要由两个后关节作运动,腰椎小关节主要维持脊柱的稳定和起一定范围的导向及限制作用。

病因病理:

腰椎作屈伸运动时,小关节的关节囊亦随之作移动,腰椎前屈时关节囊紧张,后伸时松弛.当腰部在不正确的姿势下负重,突然闪扭时,使脊柱后关节的关节突受到牵拉,而造成关节位置的移动失常,小关节间隙张开,在小关节腔内造成负压,使滑膜进入关节间隙,而出现剧烈疼痛,同时又造成腰背肌肉的反射性痉孪,使被嵌顿物受到更大的挤压,造成疼痛持续不断.

本病从病理上可分为后关节单纯性半脱位,滑膜嵌顿性半脱位,后关节炎3类.

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因跌仆闪扭,则发生机枢错位,不能步履.<<医宗金鉴>>记载:"跌打损伤,瘀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硬."指出本病多由外伤因素所引起.

临床表现:

腰部在作前屈或旋转运动后直腰时(不如刷牙),突然发生腰部疼痛,坐卧不安,稍一活动疼痛明显加剧,强迫体位,甚者连床都上不去,疼痛多局限于腰部,有时疼痛可向下肢放射,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表现、病情鉴别诊断

体征及检查:

1.触诊 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压痛点通常在第3腰椎至第1骶椎之间,偏于棘突一侧,叩击痛阳性。

2.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处于某一特殊被动体位。

3.下肢后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为阳性.

4.X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

诊断依据:

1.发病急骤,有明显的腰部突然扭伤史.

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腰部呈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患者多采取后突位,站立时髋,膝关节常取半曲位,两手扶膝以支撑.

3.患椎椎旁有压痛,可出现患椎棘突偏歪,高突,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

鉴别诊断 :

1.腰椎压缩性骨折 有明显的外伤史,损伤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叩击痛明显,多为老年人,X线示椎体变扁。

2.腰肌扭伤 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疼痛在骶棘肌或腰方肌部位,各椎体棘突无压痛。

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推拿整复治疗方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