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禅一致”论少林功夫-王占敏

少林功夫 2013-08-18
少林功夫产生于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习练者主要是僧人,因此受到佛教中禅宗的渗透影响,从功法、套路及招法的名称,到思维训练的方法、武德的要求,都有禅宗的影子,因此少林寺僧人又把少林武功称为“武术禅”。这就表明,少林宗派对武功的习练,不仅是为了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除暴去恶以及娱乐等目的,而且更是把它作为悟得人生真谛、反省自己的手段,这也许正是嵩山少林寺这个佛教圣地演练武功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其他武术流派练武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克敌制胜的话,它与少林宗派习练武功的终极目的显然是不同的。 少林宗派认为,习武者禅武双修,方能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而达到的境界愈高,习武者反而愈是看淡武功的技击性,更重视心灵的开启程度,重视德行的力量。少林著名功夫大师、曾任少林寺住持的“金罗汉”妙兴认为:技击之理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力量;实战中不要只是进攻,应同时重视防守;练武者首先必须养气,只有气充沛了才会精神旺盛,进而力量充足、身体舒展、筋骨强健和心明性巧。怎样养气?即通过禅定明晓生死,洞察虚幻,悟彻真假,澄洁心志,远离思虑,断绝情欲,摒除嗜好,力戒暴怒。久习禅法,方能明心见性,遇到一切外魔、挫折、嘲讽和侮辱都能坦然处之、无动于心,久而做到心志专一、坚守吾真。这样,“六欲”就无从入,“三毒”也无由生,神清心静,心智、武功就可达到炉火纯青、守拙弃巧的境界。妙兴的这些论述,正说明了少林宗派对拳禅双修的重视,以及少林武功“拳禅一致”的特点。 在一般的习武者看来,少林功夫是克敌制胜的佛门绝技,他们却不知历代少林高僧更看重它所蕴涵的禅理!从这点而言,历代高僧习练少林武功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悟道。在他们心目中,习练少林武功是禅修的一个法门而已,而明心见性悟道之后,对武功的理解及武功的修为也必将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样既可在与人交手时直接克敌制胜,又可在与人交手时震慑对手收到“不战而胜”的效果。正如孙武在《谋攻》中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所有的练武者都能通过禅武双修达到震慑对手不战而胜的境界,也就正合了佛家的慈悲之心了。 但是,当今许多学习少林拳法者,往往不知道或不重视练武时以禅修心,仅仅把少林武功作为一门技巧之学来练习。这种抛弃了少林武功区别于其他武术流派的特质的做法,实乃舍本逐末之举l习练少林武功者,须牢记“少林千年名传世,拳禅一致是根本”的道理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