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功最高的人(古代武功最强的人是谁)

武林动态 2022-10-24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武状元》,讲的是主角依靠修炼武功最终成为状元的故事。

古时候普通人想要步入官场,靠的就是科举考试,去考取功名。但有的人天生就不爱读书学字,只喜欢舞蹈弄棒,这样的人用得好就能成为国家军队的栋梁。于是,就有了武举的选拔。

中国的武举制度,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创立的,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代,像文人的科举考试一样,给普通人有了一条阶层跨越的通道。

一直到清末光绪年间被废除,武举一共存在了1200年。不过,迄今为止有名可查的武状元,不过280人,平均下来每四年才有一个武状元的名字流传下来。

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难考,另一个因素则是中国文人对武人的鄙视。宋代文人大家欧阳修就认为,武举毫无价值,不值得史书浪费纸墨。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唐代有记录的武状元是41人,其中19人籍贯不详。山西人有11人拿过武状元,在当时是武功最强的地区,那山西为什么能这么强呢?

山西是唐朝李氏集团的发源地,当时又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省。唐代武举考的是射箭、体力和身材,这些都是山西人擅长的。

武举制度的设立,是为国家选拔靠谱的武将,素质肯定是要全面的,武功、谋略、战术、忠诚度都非常重要。

宋代对整个武举制度进行了完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考试科目规划重点。宋代武举分为比试、解试、省试和殿试,还要考文艺和文科。

武艺科目包括步射、弓马射抡刀等器械比试,科目的变更根据战争需求设立。宋朝比唐朝新增加了文科考试,包括策略问题和兵书讲解,需要根据时务进行答对,类似现在的申论。

对于当时文化课程好但是武艺一般的学生,朝廷也给予一定的照顾,尤其是那些知道阵法、懂得谋略的考生。这些改革,有利于促使武人从四肢发达,往大智慧方向发展。

宋代产生74个武状元,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浙江省,有24人。当然也因为后来南宋的地盘被局限在南方,北方很多省份没法参加武举。

到了明代,一开始的朱元璋时期,武举是被打入冷宫的,直到明朝建立百年之后,武举才逐步恢复。明代考试内容几乎是宋代的翻版,重视文化课,考试内容包括骑马射箭、跑步射箭和文科。

射箭这一项,在古代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技能。古代的弓箭就跟现在的手枪一样,具备远程射击的能力。

整个明代,出现了52位武状元,其中江苏13人,浙江10人,南方占比达到87%。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代中期倭寇严重,促使当地居民重视武艺,形成习武氛围。

到了清代,武举制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受重视,武状元的授官非常隆重,钦点为三品头等侍卫。清朝的皇帝非常精明,知道这群武艺精湛的人,如果不能为朝廷所用,必然成为社会的祸患。

清代的武举也一改宋明两代重视文科的趋势,把标准逐步转移到武艺的本质上。清代一共有109名武状元,其中京津冀地区41名,山东14名。河北地区武状元人数的剧增,跟河北需要拱卫京师有关。

到了光绪二十四年,河南人张三甲夺取了武状元,被钦点为御前头等侍卫。等到张三甲衣锦还乡,却天天忙于应酬,十几天后便患了重病,最终医治无效死亡,年仅22岁,一切荣誉随风飘去。

张三甲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三年之后,清政府宣布永久废除武举考试。这项存在了1200年的制度,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究还是成为了过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