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传人谈黄飞鸿 望武术回归传统

武林动态 2013-06-06

功夫资讯网讯 论岭南武术名人,黄飞鸿当声震海内外。这位岭南武术宗师及名医,是南拳流派洪拳的大家,尤其擅长洪拳套路中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不过坊间大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得悉其大名,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香港拍的武打电影有超过一百套是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创下以同一题材拍摄最多电影的世界纪录。广州市武术家协会洪家拳会的黄达生会长所学洪拳即来自黄飞鸿一脉,黄飞鸿传艺林世荣,而黄达生则师承林世荣的得意门生吴少泉。黄达生认为,洪拳在岭南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只有传统,没有正宗,只有这样才能将洪拳发扬光大”。

【起源】洪拳历史超过300年

黄达生,广州市武术家协会洪家拳会会长,现年76岁的他寓居于西关深处,教徒无数。

说起洪拳历史,黄达生师傅简直可以开百家讲坛,讲个三天三夜。洪拳是南方主流拳种,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少林寺,分别从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融会贯通其所学武术所创;三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马,故称洪门,并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

黄师傅说,这三种说法都未能得到有力和可靠的证实,“洪拳在珠三角有好多支流,大的有黄飞鸿一支,谭门一支等,还有的不是很闻名。现在一般认为洪拳是从明朝那些军队的枪法、刀法传承下来的,当时他们被清军打散,将领士兵流落到民间,就教乡村父老拳法。”

【振兴】黄飞鸿师徒功不可没

黄师傅说,现今的洪拳主要是由黄飞鸿的弟子林世荣传承下来,他在香港把洪拳精华套路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刊印出来,人称洪拳三件宝,流传甚广,1921年,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向林世荣颁发银质奖章,称其为“虎鹤先生”。

黄飞鸿、林世荣师徒对洪拳的振兴和流传功不可没,于2007年双双被载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榜》。不过,黄飞鸿被载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榜》还有一段波折,该榜最初揭晓时,里面只有两位武术名人,一位是蔡李佛拳的创始人陈享;另一位是林世荣,黄飞鸿的徒弟,在民间有“猪肉荣”的绰号。而大名鼎鼎的黄飞鸿并没有入选。当时主办方解释说,黄飞鸿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民间传说,确有记载的事实很少,本着对历史严谨的态度,黄飞鸿最终落选。此事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各方意见很大,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经重新考量,鉴于黄飞鸿对南派武术以及民间医药的贡献,最终决定暂时搁置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将黄飞鸿重新“请入”名人榜。对这件事,黄达生也记得很清楚,“黄飞鸿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东西不是很多,而林世荣确实是把虎鹤双形拳传下来了。”

而像“佛山无影脚”,电影将其表现得神乎其技,称得上是黄飞鸿的绝招,但按常理讲,就很难出现这种功夫。据黄达生等武林界人士分析,所谓的“无影脚”是有的,但没有那么神,“其实就是现在的穿心腿,普通人一动腿,对方从你裤子的移位就会看到,黄飞鸿时代穿的是袍子或长褂,比较宽大盖得住腿,他肩膀不动,再提一下袍角,这样,你还看不到动作,他一脚就过来了,对方往往猝不及防,这就是所谓的“无影脚”。

【忆当年】“当时练武的风气很浓”

黄达生出生于武术世家,小时就受爱好武术的父亲黄添所熏陶,后拜师洪拳名师吴少泉学艺。

黄达生18岁即开始教拳,上世纪50年代在大德路尚果里开设拳馆,后来进入武术协会,历任委员、裁委会主任及副主席等职,也见证了南粤武术风潮的变迁。民国年间,广州西堤(现称长堤)码头那边被称为广州的“上海滩”,三栏行(果、菜、鱼栏)给了不少人营生,也是鱼龙混杂之地,“防身还是争抢地盘,少不得都要用到武力,当时广州的码头都是武馆包起来的,练武风气很浓”。

黄达生说,现在长堤大马路上的大东亚酒店是当时广州最热闹的地方,“它的天台有个游乐场,杂技、魔术、演戏什么都有,是很大的娱乐场所,我的师父在那里做总巡场,相当于现在的保安主任。”

采青震羊城 讲手会拳艺

广东旧时商家习俗,每逢喜庆或是年节,都喜欢玩采青(通常为生菜和红包,取“生财”之意)以求吉利,武馆子弟则是采青主力军,那时在吴少泉门下学艺的黄达生已经崭露头角,也多有参与。有一年新年,在当时广州最高的爱群大厦有场醒狮采青,那吊“青”挂在爱群大厦最高层的门楣上,不少狮队都生怯意,黄达生目测高度,与众师兄决定用叠罗汉阵采青,最终叠了好几层罗汉阵,底层十人抬第一张碟(大桌面),碟上站八人抬第二张碟,上面再站四人抬第三张碟,碟上再站两人抬狮尾,正好把这极高的“青”采了下来,一时在羊城广为传颂,黄达生仍记得当时的壮观场面。

练武之人少不了讲手切磋,被人挑衅也在所难免。当时,年少的黄达生有一次与兄弟黄达熊上台表演双棍对练。台下,有其他拳师的一班徒弟不服,一位绰号“打不死”的壮年弟子提刀上台叫阵。黄达生两兄弟年少力薄,不过配合默契,交手数回合,黄达生看准破绽一棍劈在对方持刀的手腕上,这位“打不死”只能败走。类似讲手,黄达生遇见不少。

解放后,武术界受到严格管理,黄达生是广州最早获得武术教练员资格证的人,也是最年轻的教练员,主要负责拳师技术鉴定。后来,他被调到广州电梯工业公司工作,但没放弃武术,还曾组织广州市机电工作体育宣传队到各地表演武术,时有民间武师慕名来与他切磋。

【谈武术】“希望回归传统”

“以前,学武是为了揾食,卖水果、打铁、建筑等旧社会较低等行业人士学武较多,解放后,则把武术转向体育竞技,当时改叫武术操。以前的传统武术以攻防为主,每招每式讲究联系,现在的武术套路变得好看,但没有了攻防的涵义。”武术一直在发展变迁,长期从事武术工作的黄达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都是从中国武术传承过去的,它们都进了奥运会。我很遗憾,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都上不了台(非正式竞赛项目)。现在的武术讲“高新难美”,讲究“高新”,怎么比得了技巧?“难”就比体操的难度,什么转体360度,但又不够自由体操美,也不实用。

黄达生对武术一直抱着重搏击、重实战的理念,他认为,中国武术与文化结合得很深,“以前有两门技艺能称为国术,一门是中医,一门是武术,而现在的武术更多是偏向体育项目,我还是希望武术能回到传统”。

【传承】联合众名家组建洪家拳会

武术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又兴起过,而随着“黄飞鸿”、“叶问”等功夫电影的流传,学武的人又多了不少。不过,学徒的心思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黄达生的徒弟何昭明介绍说,“现在来学武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有的希望强身健体;有的是为了升学加分,因为武术特长生考试可以加分;还有的就是纯粹对武术感兴趣,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教学方法跟以前也有不同。“以前讲马步、冲拳,真正是要来打的,现在学的多是花招子。”瑶台村传统洪拳传承人严润询师傅就说,“那时学功夫,必须先扎马步3个月,扯拳推掌3个月,才开始打三星练套路。现在的孩子怕辛苦,如果我也这么教,第二堂课就没人来学了。所以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反过来再慢慢抓好他们的基本功。这么做,就是因为怕岭南洪拳在我们这一代断档了,怎么对得起先辈们呢?”

现在,黄达生牵头在广东等地搞起了11个供洪拳爱好者交流切磋的基地,弟子们也开了20来家武馆。另外,他还联同其他洪拳武术家吴润根、杨钜荣、何炳祥等人,于2007年组建了广州市武术家协会洪家拳会,将失散于各地的洪家拳历史资料、拳械套路和传统功法归纳整理,力争还原洪家拳的真实面貌。

“关于洪拳,广东各地传说很多,虽然手势各地多有不同,但拳种还是一样的,也都叫洪拳。洪拳传到广东以后,粤西一带也有人改动,没有办法去证明谁是正宗,只能说各有特点。我们现在的态度是只有传统,没有正宗,只有这样才能将洪拳发扬光大。”黄达生说。

一代洪拳宗师黄飞鸿和他的“佛山无影脚”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咸丰六年(1856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黄飞鸿自6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13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

16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后在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黄飞鸿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一毁俱毁,仁安街“宝芝林”也被殃及,所有资产付之一炬。1925年农历3月25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后葬于白云山麓。

“佛山无影脚”

“佛山无影脚”是黄飞鸿的绝招。据黄达生等武林界人士分析,所谓的“无影脚”是有的,但没有电影中描述得那么神乎其神,“其实就是现在的穿心腿,普通人一动腿,对方从你裤子的移位就会看到,黄飞鸿时代穿的是袍子或长褂,比较宽大盖得住腿,他肩膀不动,再提一下袍角,这样,你还看不到动作,他一脚就过来了,对方往往猝不及防,这就是所谓的“无影脚”。

“岭南功夫”是岭南传统文化技艺的统称。“功”字表功力、功夫之意,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千锤百炼,深厚扎实的手艺功夫,绝不可能成为名扬海外,相承流传的岭南文脉。每一门艺术技能都展现岭南人的传统智慧和深厚手艺功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