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太极拳修炼须体用兼备

武林动态 2011-04-19

苗青做客功夫资讯网“名人访谈”节目

功夫资讯网讯 2011年4月19日,陈式太极拳传人、北京华城武术社太极拳教练苗青老师做客功夫资讯网“名人访谈”栏目,讲述了自己的习武经历以及对太极拳习练和竞技推手项目的感悟。

苗青自幼酷爱武术,1981年,刚满17岁的他看过《少林寺》那部经典武打片之后,疯狂地渴望学习武术。他的爷爷住在广东,曾从师学习过杨式158式大架太极拳。苗青在去广东探亲期间,和爷爷学习了这趟套路,从此,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爷爷并非武术家,所承传的也仅是个套路而已。这远远不能满足苗青对太极拳的强大求知欲望。就学期间,苗青又和清华大学武术队王志忠教授学习各种武术,但没有学习太极拳法。1991年,他结识了中科院武术协会的很多老师,学习了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根据武术竞赛的规则创编而成的。苗青不满足于竞赛套路的学习,他想要系统学习原汁原味的传统太极拳,于是他在业余时间走访北京市的各大公园,寻觅太极拳明师。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他结识陈式太极拳传人田秋信老师,认为田老师是一位理法兼备的太极名师,便随田老师系统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田老师的太极拳学自叔父田秀臣先生。田秀臣先生是京城著名陈式太极拳家,是陈发科先生的首批入室弟子之一。陈发科来自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是第一个来京传授陈式太极拳的宗师级人物,功力深厚,有“太极一人”之美誉。田秋信老师原汁原味继承了陈发科——田秀臣一支的拳法,苗青尊师重道、勤奋好学,1993年被田秋信老师收为入室弟子。如今,苗青已入门18个年头,在太极拳理论、技法上颇有造诣,成为田老师的助教,多次带队在北京市太极拳、推手比赛上取得佳绩。

苗青认为太极拳修炼必须要体用兼备。套路是皮肉,技击是骨头,没有骨头的话,皮肉就没有存在的依托,没有技击含义的套路只是个空架子、花架子。武术与舞蹈、杂技不同,技击是检验武术习练正确与否的标准,没有技击含义,套路练得外观再漂亮,充其量也仅仅是舞蹈而已,不能算作武术。

苗青擅长太极推手,在刚刚进行完的2011年北京“申佰圣”杯武术太极拳比赛上,他所带领的华城武术社代表队获得三块金牌。苗青认为,传统的太极推手仅仅是太极拳一种找劲的训练方法,并不是竞技的东西。太极推手自从成为竞技项目之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仅太极拳界,很多其他拳种的习练者也加入到太极推手比赛的行列,例如摔跤、大成拳、形意拳、现代搏击等拳种项目,纯练太极拳的参赛者反而并不多。竞技推手外行看来,并不好看。并且很容易发生“顶牛”的现象。这和规则有很大关系。竞技推手规则限制太多,很难不“顶牛”。尽管不好看,但是竞技推手还是比较真实。而现在民间的传统推手则有很多故弄玄虚的情况发生。无论传统还是竞技推手,只有对方的手对自己有威胁的时候,才有必要去化解。而很多人故弄玄虚,对方的手根本没有威胁,就去“打轮”,对方配合跌出,给人以高深神秘之感,实际上阻碍了太极推手的正确发展。很多人认为定步推手是基础,定步练好了活步自然就会了。苗老师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定步、活步是两个概念,定步练得再好,不去练活步就永远也掌握不了活步推手,两者不能混淆。苗青老师喜欢真实、激烈的对抗性推手,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推手项目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