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奇人刁三多

武林动态 2011-04-06

2011年的阳春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少林武术发祥地—河南登封。这座小城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武术学校众多,几乎走不到几百米,就会有一家出现在眼前,然而就在林林总总的各式武校中,却有一家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少林嵩山罗汉院。

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传统”二字,究竟何为传统,他们是如何理解又是怎样做的?带着众多的疑问,我们走进了这所学校。

和其他身处市区优越地理位置的武校相比,这里显的甚至有些偏僻,我们几经盘旋,来到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坳,这里清新的空气以及规划整齐的教学楼首先吸引了我,跟随其他老师的引荐,我们见到了校长—刁三多,初见时,不觉是位校长,倒更像是一位修行者,一身灰色素衣,略显灰白的长髯。当我们说明来意后,校长却说了一句“平日里这些事我不过问,都是有专人负责,学校现在究竟有多少教练,有多少学生,有多少集训教练,我是一问三不知”我们听了这些,相视而笑,好一个三多,好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校长,我们倍加好奇,这样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校长,是如何能带领众人,如何管理学校呢?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们的疑问逐渐找到了答案。

与校长的谈话不象是采访,更象是一种倾听,“传统就是传承一种文化,我们做的,就是如何让它继承和发扬,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流失,太多自创和变形的东西在滋生,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做好自己,每天练功之前必读的《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在时刻提醒学生:我们不仅仅是习武者,更是修心者。”话音刚落,窗外传来了响亮的诵读声,我们不自觉起身寻声,只见学生们身着灰色布衣练功服,队列整齐划一,在教练的带领下正在齐声诵读《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中的真谛不知学生能否完全领会,但每天练功前的诵读俨然已是一种习惯。

这也许就是传统武术中“德”之精髓所在吧

自古练武者好习文。在与校长的接触中这一点得到了印证。房屋中一个硕大的方桌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在我们的请求下,校长挥毫泼墨,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墨香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武校,来不及多想,转瞬间,一篇大作“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已经一气呵成,简短的诗句,足见校长的心境,再多的话语已显多余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们对校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声,从品德、武德到专业,试问今日还有多少习武之人好“文”而且善“文”呢?这是否也印证了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统遗失”呢。

在我们带着淡淡的遗憾,即将结束采访时,巧遇一位年仅20岁的教练,他是12岁来校,18岁毕业后自愿留校任教至今,问他为什么能坚持留下来,他说“正是学校的特色传统吸引了我,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一个人,一种观念,一种行为,一种高度,一种影响力,真的可以改变一个环境,影响一群人,改变一个行业。

离开学校时,我们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我们的“传统“后继有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曙光和希望,只因有你—少林奇人刁三多!

罗汉院大门口

在传统的梅花桩训练场地练功的学员

学员在念诵“心经”

女学员在刻苦的训练中

罗汉院学员在训练中

罗汉院学员在每次上课前都会念诵“心经”

罗汉院的教练们在集训

可爱的“小罗汉”们

教练在用心的指导学员训练

罗汉院刁院长(左二)与东海博击程老师(左三)、桑老师(左四)及本站编委黄书辉(左一)

刁院长在欣赏“全球功夫杂志”

刁院长即兴的为大家展示书法

本站记者王军梅在采访罗汉院教练的训练状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