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还能养活多少人?

武林动态 2011-03-29

叶问虽然作古,但却养活了很多电影人。

《叶问》一出,3年之内全国掀起咏春拳热,甚至连叶准也不断被推到前台。一部叶问救活的人可谓不少,很多练咏春拳的人都成师傅,收入大增。不少电影人靠开发“咏春拳”捞到不少油水。可以说,香港电影就是从《叶问》开始盘活的。

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 永春县严三娘 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 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 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的起源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始创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白鹤拳转化而成,此地名为拳名。故名“永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泳春拳”者。此拳传至广州,称为咏春拳。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创始于五枚师太,见到蛇鹤相争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严咏春。第3种说法(也是最正确说法)是:咏春拳源于福建泉州少林寺(于现在的蒲田, 以前属于泉州府)的鹤拳。鹤拳是南少林嫡传武技之一。严三娘的父亲乃南少林俗家弟子。严三娘从学于父亲, 得一身南少林鹤拳真传。后严三娘下嫁广东并授拳于当地。因三娘来自福建永春县,固称呼其为严永春,称其拳为永春拳。永春和咏春其实是闽南话和广东话的混淆与及书写的错误引起的。咏春拳和现在福建流传甚广的鹤拳同出一宗,一看便知。当然咏春拳也经过各代拳师的丰富和修改。鹤拳在南少林寺中也非一人所创,而是经过各代少林寺僧的丰富与改进。

咏春拳的起源所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对咏春拳的崇拜、敬仰,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出于崇拜心理,人们往往不满足于一般平凡的说法,总喜欢把所崇拜的东西找一个不平凡的出处,把它传奇化、神话化。再加上口头传说中的不断加工、创造,于是越说越多、越说越玄,与历史真实距离越来越远,终至面目全非,各持已说。人是如此,物是如此,古今先贤、帝王将相,总有不平凡的出处。所谓“不凡之子,当异其生”,这是咱们中国很有趣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关咏春拳起源的种种不同的说法,大概也是属于这种现象,历史就是这样活在人们的口中。咏春拳起源之谜,恐怕将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纽结。让诸种说法并存,让它们一代一代流传下去,给人们留下一定的神秘感,让人们去思考、去想象,也未必不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咏春的神秘不仅为赚足了大众的噱头,还丰满了电影人的腰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功夫图腾。他们或是飞檐走壁,桀骜不驯的武林高手,或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大侠义士,又或者是号令江湖的盟主。他们不但有盖世神功,还有高贵的人格,这是我们印象中传统武术的模样。它们与商业扯不上关系,也不能扯上关系。但是时代变了,各类公司把功夫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咏春也只是所有功夫中的一个代表。它被披上了包装的外衣,渐渐的失去了原本的纯真模样,歪曲了大众对它的真正理解。

不要再让咏春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请电影人们放“咏春”一马吧。

来源:功夫资讯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