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云大师为《功夫之道》作序

武林动态 2010-08-04

武林泰斗蔡龙云

为李小龙原著中文版《功夫之道》作序

作为一位老武术工作者,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中国武术有一天能够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要走向世界,既有其根本优势,又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优势的一面是它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东方身体文化特色,具有健身、防身、养生、表演娱乐等多元化的现实效用,问题则主要是它的传承或者说传播模式有些落后,传统的那一套封建保守的门户式的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大众化快速普及传播的节奏,因此还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我们认真区分中国武术大众普及和正统传承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多样的采取不同的教学和传播模式,来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同时,面对世界上各国各种各样武术的竞争,中国武术如何通过精准的文化包装,突出它的东方特色和传统优势,同时又令它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普适性,也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和解决的。

将中国武术向世界传播,这一项伟大工作,其实我们武术界同仁一直在做,很多武术工作者为此兢兢业业耕耘了一辈子,做了很多,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目前来看,李小龙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以及最具有世界性传播成果之一的。李小龙七十年代初在全世界掀起的国际功夫热潮,在全世界竖立起了响当当的“中国功夫”品牌,对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也起到了再造性的改观。可以说,李小龙当年仅凭一人之力,就做到和实现了对于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乃至独特文化品牌的深刻营销和创建,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强烈,让所有走出国门的中国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受用。李小龙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一个形象名片,在很多外国人心目中,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就是李小龙,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感谢李小龙,并且给予他这种伟大贡献以公正的评价。

当然,也有人会对李小龙的贡献不太服气,说李小龙的截拳道不是正宗的中国武术,有人会更说什么“李小龙不懂中国拳法”等等,我感觉,这些说法都带有片面性。比如说,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武学总纲,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道家和禅宗哲学的武学应用。而李小龙早期所学的武艺虽多而杂,但无论哪一门,都是正宗的中国传统武术。李小龙不仅从他父亲那儿启蒙学习了吴式太极拳,还向叶问老师系统地学过5年咏春拳,向王芗斋弟子学过意拳,向邵汉生老师学过节拳、功力拳等,后来又自学了南派拳术的洪拳和蔡李佛拳,等等。甚至参照少林寺门人演武录像自修了‘罗汉心意拳’,我所擅长的华拳也被李小龙自学掌握。通过这些扎实的中国武术训练和传统武学理论的熏陶,李小龙奠定了他未来创立截拳道的深厚基础,这本《功夫之道:中国武术的学习之道》就是他最早期学习和总结中国武术的成果之一。另外,看他七十年代初期所拍的一系列功夫电影,我们也可以发现李小龙所集中表现的,主要是中国武术的精华。

李小龙根据国外的社会需求创立了截拳道,其中难免带有一些外国武技的影子,这遭到一些人非议。我倒认为这恰恰是一种创意,是中国武术的向前发展。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不都是吸收了我们中国武术而创立的吗?对日本和韩国来说,中国的武术即是他们的“外国武术”。日本和韩国吸收了中国武术,谁也没有说柔道不再是日本柔道了,跆拳道也就不再是韩国跆拳道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过程中向前进步的。李小龙的截拳道在外国人眼里始终是“中国功夫”而不会是外国功夫。当然,不同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首先要以民族自尊为基础,中国武术既不要泥古,也不能全盘西化,现在是创新、发展的时代,都在讲创意创新,但在武术创意创新之前,我们应当首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特性和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扬传统武术,使中国武术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这样才是应有之义。比如说李小龙,他在功夫电影《龙争虎斗》中表演的“击步三不落地旋风脚”,就是根据传统华拳的动作改编的,我的华拳三不落地最后是摆莲腿,李小龙把最后一个动作改成了旋风脚,他改得好,既有传统特点又有了他个人的风格,很漂亮。所以,我很欣赏李小龙自己对于截拳道的定义,他说“截拳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武术!一个没有门派之分,反对让武术流于形式,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武术。”不管是通过李小龙的书,还是通过他的电影,我认为李小龙都很充分的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内在精神和技击功能,这就足够了。

我和李小龙素未谋面,但是借助武术这根主线,我和他有较深的结缘。李小龙虽然说是明星中的明星,偶像中的偶像,但是据了解他的人士介绍,李小龙当年曾经将我也当做他的偶像。由于李小龙在香港学习的南派咏春拳法擅长贴身短打,在腰腿功夫训练方面,没有北派功夫全面,所以,李小龙当年除了从邵汉生等在港师傅学习北派功夫之外,还曾通过我的武术专著《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和《华拳》等书,系统的自学了北派功夫的腰腿基本功和腿法技巧,且卓有成效。1963年,李小龙在美国出版了他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生前出版的武术专著《基本中国拳法》,其中武术基本功一章便是译自我的《武术运动基本训练》的内容,而在李小龙一举成名的美国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以及后来在李小龙首部打入世界影坛的好莱坞功夫片《龙争虎斗》中,李小龙都表演了精彩的根据华拳改编的“击步三不落地旋风脚”。可以说,在李小龙武术成长历程中,我也曾经是李小龙未曾谋面的“老师”之一。另外,比较巧合的是——我也是偶然发现的——我竟然和李小龙的生日同月同日,两人都属龙,只是我这个大龙整整比小龙大了一轮。这可能就是我和李小龙之间的一种最奇特的缘分吧。

我认为,李小龙应该成为当今年轻人学习的榜样。2008年央视播放《李小龙传奇》之后,国内又掀起了一股新的李小龙热潮,期间我看到一个新闻,说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在线联合调查,有78.5%的受访者表示,李小龙的自信、自强不息、有理想、有志向、爱国精神等,都是现代青年人的一个成功典范。我认为,现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确需要多多学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李小龙精神,我们需要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提倡具有代表性的李小龙精神,重塑国人的精神信念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中国的文化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武术,我们要通过促进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为中国文化整体的走向世界贡献应有的力量。我认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并不是要求所有外国人都能够精通它,我认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就是想方设法在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的老百姓中间普及,不求精,但求人人都会,都懂几手,能练两下子,这样就是真正做到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我衷心地希望继李小龙之后,中国武术能够再次在世界上掀起功夫旋风,能够普及传播,生根发芽,从而将中国这种宝贵的、古老的身体文化艺术,集健身、防身、修身、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国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方式,与世人分享。

我看李小龙《功夫之道:中国武术学习之道》这本书,虽然是李小龙二十几岁时写的,虽然主要内容更多是咏春拳的理论,但是也相对较好的展现了中国武术的整体特征,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在当时西方世界不知中国功夫为何物的当年,李小龙这种促进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努力,这种增进西方人对于中国武术了解的努力,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同时,李小龙在本书中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国武术的识见,已经超越了他的年龄和时代,值得今人借鉴和思考。欣闻今年是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诞辰七十周年,很高兴应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两位负责人郝钢先生和朱建华先生的专程邀请写这篇序。借这篇序言,表达一下个人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期望,谨与各位共勉。

蔡龙云

2010年6月30日

蔡龙云大师

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九段,武术国际级裁判员,中国武术界公认一代武林泰斗。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拥有上海市教委特设的“蔡龙云大师工作室”。

蔡龙云大师1943年和1946年在上海先后以中国武术击败外国拳师马索洛夫和鲁赛尔,为国争光,被世人誉为“神拳大龙”。主编有《武术比赛规则》。著有《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少林寺拳棒阐宗》、《五路查拳》等经典武术专著。多年来从事武术教学、科研和管理,卓有建树,培养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和高级教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