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传人李增云

武术名家 2014-08-03

在温州武术的正统拳派中,八卦掌算是最年轻的掌派。从中国第三代八卦掌大师王壮飞传艺温州算起,至今不到三十年。李增云便是温州八卦掌的先行者。 六岁开始,李增云便随祖父练习本地南拳。后来,又先后随浙南名师孙春梅的弟子郑松涛和温州少林派先辈庄文俊的弟子邵作水学习擒拿、摔跤、散手和少林拳术。直至1979年,中国第三代八卦掌大师王壮飞来温州传艺时,李增云才有机会拜王壮飞为师,成为王壮飞的入室弟子。他曾三度随王壮飞南下广东,教特种部队练习八卦掌。办学授艺 李增云勤学苦练八卦掌,武艺和理论大有进展。为弘扬中华武术,使更多人能领略八卦掌的拳艺,1984年起他先后举办过10多期八卦掌学习班,学习者近千人次,还曾教习过温州警备司令部警卫连骨干。1985年10月,李增云创办了温州八卦掌社。 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暨2006年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李增云在八卦掌拳派中一枝独秀,夺得八卦柔身掌和八卦白猿棍两枚金牌。 他演练的八卦柔身掌,以意领气,起翻落翩似惊鸿,行走若游龙,蹲坐若猛虎、动作快慢兼使,刚柔相融,步法圈钟圈处处有变,气势连绵生动形象。 八卦掌是什么?练了二十多年八卦掌的李增云深有体会:“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也是习武健身的好拳法。八卦掌有宫内派和宫外派之分,虽同为董海川所传,但宫内派八卦掌术是为保护皇族王公大臣所用,以至宫内派都是经过专业和系统训练的高手,与宫外派有很大的不同。”八卦掌兼有练武、修身、养性功效,有待于去研究、挖掘。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对“八卦掌”、“铁砂掌”这两个词不会陌生,在充满了奇幻色彩的武林江湖上,这两种掌法的威力声名远播。而在现实世界,练习武当八卦掌和铁砂掌功的也确有人在,细细算起来,今年52岁的李增云可以说是我市第一批八卦掌和铁砂掌的练习者之一,他的师傅,是中国武当八卦掌的第三代嫡系传人——王壮飞。

嫡传师父教授八卦掌

温州是南拳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而在温州武术的各种正统拳派中,八卦掌算是最年轻的拳派,从中国第三代八卦掌大师王壮飞传入温州算起,至今还不到30年。1979年,王壮飞来到温州传艺,当时从6岁时便开始随祖父练习本地南拳的李增云已经有了将近20年的武术功底,王壮飞见他资质不凡,便收他做了入室弟子。

1980年前后,王壮飞受邀三度南下广东,教导广东的特种部队练习八卦掌,李增云也一同前往。两年的拜师学艺,李增云掌握了八卦掌的精髓所在,再加上勤修苦练,从1984年起,他开始举办八卦掌学习班,还教习过温州警备司令部警卫连的骨干。1985年10月,李增云创办了温州八卦拳社,几年间教授过逾千名学生。

宫廷秘方助练铁砂掌

王壮飞的师傅,也就是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清朝的最后一任大内护院总管宫保田。宫廷内流传的各种拳法都经过专业和系统的训练,所以与外界流传的有很大不同。包括王壮飞所传授给李增云等人的“铁砂掌”,因为有了宫廷“秘方”才得以练成。

如果看过《射雕英雄传》,肯定不会忘记裘千仞练习铁砂掌时双手往滚烫的铁砂里插的情景,李增云说他们练铁砂掌时虽然双手手指也要往铁砂里插,不过却不是滚烫的铁砂,需要烧热的,是由象皮、鹰爪、麝香、藏红花等50来种名贵中药配制而成的“宫廷秘药”。每天练习前后,双手都要在药水里浸泡,因为这种药水有麻醉、消肿的作用。

李增云能用一根手指戳穿一片厚瓦,可他的手却看不到一个粗糙的老茧,他说这也是“宫廷秘药”的神奇作用,泡过之后双手的皮肤反而会很细嫩,看不出是个习武之人。

内外兼修名震锦标赛

八卦掌是类似于太极拳的内家拳,以柔克刚,借力打力。铁砂掌却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双臂一挥,虎虎生风。身怀这“软硬”两种功夫,李增云在前不久杭州举行的第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暨2006年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夺得八卦柔身连环掌和八卦白猿棍两枚金牌。业内人士评论他的八卦掌为:风格独特,以意领气,起翻似鹰鹏,落翩似惊鸿,行走若游龙,蹲坐若猛虎,动作快慢兼使,刚柔相融;步法圈中圈变中有变;气势连绵于含蓄中见诡谲,生动形象。

李增云说,练习武术不仅强身健体,的确还能防身。几年前的一天,与他同时练习这两套拳法的一位师兄在仰义一带夜行,遇到匪徒抢劫,只见匪徒手持铁棍向他砸来,而师兄用手臂一挡一转,铁棍就转了个方向砸敲在了旁边的墙上。那匪徒见自己遇到“高手”,连忙扔了铁棍落荒而逃。

除了日常的授艺和练习,李增云还根据史料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在浙江体坛报上发表文章,其中1990年撰写的《略谈八卦掌浙南寻踪及拳法特点之刍议》和《浅述武术的发展趋势》两篇学术论文,受到武术界专家们的好评。他还对八卦掌的一招一式都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八卦掌学习总纲》书稿。

练了20多年八卦掌的李增云对传统武术怀有深情,他说,八卦掌是中华文化,也是道教文化,依照易理,其中有许多练武、养身、修性的奥妙,有待研究、挖掘。他要继续练好八卦掌,与八卦掌相伴同走人生之道。(清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