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有真功夫吗(李经梧太极拳网)

功夫文化 2022-10-16

2012年前后,一段没有电脑特效却比电脑特效更为夸张的武术视频火爆网络,有人说这是不折不扣的真功夫,体现了太极拳的种种神妙,但更多的人则被气笑——这骗子是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么?

眼见自己的套路即将被拆穿、财路即将被断送,视频的主角——“太极大师”闫芳开始了欲盖弥彰的狡辩,甚至还搬出了自己的师门——李经梧,为自己“站台”。

正所谓“被挑战的多数能打,被碰瓷的才是真货”,那么这位被碰瓷的李经梧先生又是何许人也呢?

一、少年凄苦,习武转运

李经梧1912年出生于山东,当时正值改朝换代,地方上军阀割据、兵荒马乱,更悲惨的是山东地界上连年天灾,老百姓们饥寒交迫。为求活命,李经梧一家不得不在1926年前后远走东北,亲身实地经历了一番“闯关东”。

尽管李经梧没有提及、现在也无从考证李家是如何闯关东的,但基本上可以断定过得不怎么样。因为他在到达东北不久后就患上了风湿病。

对一个只有十四五岁、身体还算健康的少年而言,得这种病只有一个原因——挨冻受饿。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尽管屡求良医,李经梧的病情还是未见好转。

正当一家人将要绝望时,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命中注定与武术的的因缘,李经梧结识了身在哈尔滨的迷踪拳大师刘子源。

最初,李经梧拜师学艺的目的只是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但令李经梧和师父都未想到的是,武术完全改变了李经梧的人生。

经过十余年的苦练,李经梧不仅克服了风湿顽疾,还在迷踪拳上取得一定成就。

深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李经梧,在拳术的探索并未停留在一门一派,而且经友人介绍,他接触到一个名叫“太极”的拳种,且对此极有兴趣。于是他告别师门,出走关内,试图在功夫上更加精进。

二、遍访名师,终得大成

三十年代末的北京汇集了不少武学名师,这其中就有吴氏太极宗师赵铁庵先生。吴氏太极作为太极拳的重要分支,其师承可追溯至宗师杨露禅一脉,其本身也有南北两个小的分支。

其中南派分支宗师为吴爱绅先生,因其成名后在南去上海传艺,由此开创吴氏太极南派;而北派则以王茂斋先生为代表,虽然与吴爱绅先生同出一门,却留守北京并将本门功夫发扬光大。

两派虽然分家,但并未中断联系,因而赵铁庵先生作为北派弟子,也能得到南派宗师的指点,并由此深得南北两派的真传。

对于李经梧这位迷踪拳出身的“旁门”的拜师请求,赵铁庵先生不仅没有因门派之见而拒绝,还对李经梧的诚心和天分大为赞赏。

尽管年事已高,但仍亲身教导、悉心点拨,毫无保留地教授太极拳法,并在临终前,将凝聚门派精华和毕生心血的《太极拳秘籍》传给李经梧。李经梧深受触动,于是立志修行、广大师门。

除了日常修习太极拳外,李经梧开始参与北京太极拳研究会的筹办,此会社一来可以汇聚各路门派的太极拳技法和经验,二来也为传播弘扬太极文化搭建平台。

也许正因初心光明,李经梧在太极拳研究会结识了另一位太极拳宗师——杨禹廷。

在李经梧的记忆中,杨禹廷先生不仅功法深厚,而且为人随和,他深为仰慕敬佩。在赵铁庵先生离世后,李经梧开始向杨禹廷学习。而在后来,陈氏太极拳宗师陈福生先生赴北京传艺。

陈氏太极和吴氏太极一样,都是太极拳的重要正统分支,而且在漫长的演化中,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一些功法,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螺旋缠丝劲”。

李经梧也抓住机会,向陈福生先生请教这一门派绝技。陈福生和赵铁庵一样,都是胸怀广博的武术宗师,不带太多犹豫,便将绝技授予这位极富天分、心态诚恳的后生。

由此,李经梧获得多位不同派别的太极拳宗师的言传身教,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经梧意识到,太极之外仍有广博的武学天地。历来开宗立派的武学宗师,无一例外不是集聚百家之长。

于是李经梧在太极之余,积极同其他门派的友人切磋交流,研习通背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武术绝学的拳理。吸收消化各门派精华后,李经梧终成一代武学宗师。

三、传播太极、开枝散叶

在旧时代的中国,武术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当。一方面,有数不胜数的武侠小说为其宣扬造势;一方面,各门各派又因功夫密不外传的规矩高度封闭,让这个行当尽人皆知而又知之者甚少,颇有一番隐逸、神秘之感。

李经梧学武修习的年代,是传统武术褪去神秘色彩、无敌光环的年代。而当时不少武行依旧秉承着“不问国事”的态度,但如此行事只会让武术走向封闭和没落。李经梧作为武学宗师,也在积极思考着武术与时代的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华夏大地刚刚经受数十载战火的摧残,疲惫的百姓也急需休养生息。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考察多个拳种后,认为太极拳具有刚柔并济、强身健体、调理身心、活动筋骨等功能,于是决定全民推广太极拳。

李经梧作为太极拳的集大成者,也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太极拳的技法除了符合搏击、格斗的基本原理外,还有阴阳八卦的哲学基础,甚至其哲学意义还大于武学意义,对于当时连基础教育都未普及的人民群众而言,实在过于深奥。

如果不加改良就进行推广,只会适得其反。李经梧与同仁考虑再三,决定对太极拳进行改良简化。简化太极拳一经推出,便掀起全民习练的热潮,我们今时今日看到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就是当年李经梧等人的劳动成果。

除此之外,李经梧还受邀拍摄太极拳相关的纪录片,并到多个部委开展太极教学。在太极推广传播方面,李经梧可谓尽心竭力。太极拳也由此成为了中国武术首屈一指的拳种,并且扬名海外。

晚年的李经梧开始总结一生习武的心得,并将太极功法汇编成册,将武学财富和文化财富传之后世,完成了对赵铁庵先生的承诺。

武术技法无论如何高深,都只是强身健体和自我防卫的工具和手段,都必将遵守最基本的力学原理。而只有将这些技法与时代结合,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才能为自身争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荣誉,才能为武术创造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李经梧先生用一生,诠释了这一正确的发展路径。而所谓的关门弟子闫芳,则以身败名裂的代价成为了师门败类、反面教材。

只是时至今日,打着弘扬传统武术旗号进行招摇撞骗闫芳之流们,还在上演这种无聊的把戏。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舞台越来越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