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德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武术流派 2021-01-11

王德英

在这里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纪念当代中国式摔跤、柔道运动的奠基人,著名的摔跤家、摔跤教育家,近代摔跤界的领军人物王德英先生(1930年1月14日—2019年2月21日)诞辰九十周年!

王德英先生为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式摔跤这一璀璨的民族文化倾注了毕生精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王德英先生1930年出生在通州张家湾,自幼受家庭影响,跟随他的亲哥哥、摔跤名家王瑞英先生练习中国跤。当时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六哥王瑞英先生拴车拉活儿度日。王德英先生在哥哥的着力培养下,练武习文两不误,不仅跤技突飞猛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这为六十年前的北京城大学生练摔跤开创了先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王德英先生的摔跤水平,六哥带着其投名师,访益友。他请牛街的杭二把教“拉滑车”、“手脚别”;请歪头伯教“大推子”;请“铁钩子”钱三伯(钱良)指导全面技术,教“穿手”及徒手基本功;请佘瑞、杨国珍、杜支棍儿、马福来等指点技术;请牛街外的满宝珍先生介绍比赛经验,教“揣”、“扠闪”;请熊德山先生讲摔跤之法,教“别子”、“搓窝”;请郭永顺(郭八)先生讲“大棒子”,请卜恩富先生讲“寸劲儿”;请济南的马清宗先生教“拧大缸”;请保定的马文奎教“麻花儿掰子”……在随其兄王瑞英先生到天津比赛期间,王德英先生又结识了河北师范学院张文广教授,以及天津摔跤名家穆成宽、张鸿玉、张魁元、张连生等前辈,学习他们摔跤技艺及长处。此外,他们还访到“善扑营”三等扑户宁武为其讲解“横竖劲儿”的妙用;请万老传授“十字手”的窍门儿!通过从牛街众多前辈那里汲取营养,承袭街里“打着摔”跤的风格,并与街外“捆着摔”跤的特点相结合,博采众长,使得王德英先生养成了虚心好学的求学精神,奠定了后来兼收并蓄、去粗取精、承前启后,不限于某一传统练习内容和方法的学习风范,形成了从功、法、理到学、练、比,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此,王德英先生亦文亦武,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成为教授,从牛街普通的摔跤手,一跃成为中国式摔跤冠、亚军和国际跤古典式的冠军,获得了摔跤史上少有的“双料健将”荣誉称号!王先生在摔跤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从事专职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以摔跤为事业的人生。

左:王德英(1956年全国锦标赛摔跤亚军,并通过运动健将);右:上海宋宝生(同级别冠军)

王德英先生边学习,边教学。边学习——读书破万卷;边教学——师生教学互长。边工作,边比赛。边工作——以理论联系实战,因材施教;边比赛——以实战经验印证理论知识,理通艺顺。王先生翻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和俄文资料,编译了《国际摔跤》、《怎样练习摔跤》,著有《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手法》等专业论文廿多篇,为《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撰写摔跤条目,引进奥运会比赛的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为国家确立国际跤开创了先河,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摔跤优秀人才,为中国摔跤健儿走向世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1958年召开全国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把国际跤向全国推广。期间曾有人对王先生讲:“王先生您把国际式摔跤引入中国,掀起近代国际式摔跤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可称是:近代摔跤之父!”,他立即反驳说:“这可不能开玩笑!翻译一些外文资料和引入国际跤,洋为中用是我的本职工作,千万不能乱加封号。”这不仅仅是王先生的谦虚谨慎,也说明了怹的明智豁达!

王德英(右)身着蒙古族跤衣进行博克(蒙古跤)表演

王德英先生在五十年代已是闻名遐迩的全国冠军、双料运动健将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与同事演练,并且孜孜不倦地学习,以能者为师,访高人问益友,利用全国比赛、会议及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术水平。王先生不但坚持学习,还能认真总结积累日常训练的教学经验,丰富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教学互长,因此他教的学生在全国摔跤比赛中,基本上都是冠亚军、运动健将……各省市成立中国跤、国际跤及柔道等项目专业队以来,各队的历代教头,大多出自王先生门下。如今国家柔道队、古典式摔跤队、自由式摔跤队的教头,也都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是王先生的学生,王德英先生可谓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王先生教学生是有教无类,无论是北体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摔跤爱好者,对求学者一视同仁,有问必答,从不保守,并能把握适度,不问不答,不好为人师,无门户之见。

前坐者:王德英;后排左起:王洪昌(王德英之侄)、贾肇宝、马德俊《王瑞英之徒)、李宝强(牛街名跤手李永和之子)

王德英先生曾任国家摔跤队和北京市摔跤队的总教练,中国摔跤协会技术及教练委员会主席,培养了五十多位运动健将,及多位国际式摔跤运动健将,各省市国际跤、柔道的国家级教练、国际裁判员,也大多出自其门下。鉴于王德英先生对摔跤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全国优秀裁判员”等称号,中国摔跤协会授予“为摔跤作出卓越贡献”奖章,亚洲摔跤联合会授予“为摔跤作出卓越贡献”荣誉奖章,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王德英先生在八十岁高龄时,虽是满头白发,却依然神采奕奕地在大大小小的比赛现场和教学课堂辛勤耕耘。晚年的王先生仍然笔耕不辍,与儿子王洪哉通力合作,撰写了《金牌跤师教柔道》一书。该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柔道技术与中国跤技术相对照进行诠释。该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的爱好者都能接受,各得其所,看得明白,容易理解,十分接地气,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专业读物。

王德英参加北京跤友会后合影

王德英先生的一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人低调,从不张扬,和蔼可亲。他给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后辈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是牛街这片武文化沃土中培育出来的德艺双馨的摔跤教育家。他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您!王德英先生!

王德英与本文作者贾肇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