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锦衣卫真实的生活状态

武术流派 2015-09-02

功夫资讯网 在知乎上看了很多大神对于《绣春刀》的评论,尤其是对影片中出现的兵器的分析,让我很长见识。于是晚上回去把电影看了。但是看的时候觉得影片中的基层锦衣卫生活清苦,尤其是三人在屋里坐在炕上喝酒的镜头,桌上的下酒菜没看清楚,但是我看到了几根大葱。影片中说一川一年的俸禄只有二十两。历史上的锦衣卫的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锦衣卫的战斗力难道真的单打一个武术行家(如赵靖忠)如此费力,三个锦衣卫面对数十个练家子胜算渺茫(魏忠贤的护卫和严府家丁)?还有,锦衣卫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武器而放弃绣春刀吗(电影里三兄弟只有沈炼用的是锦衣卫的绣春刀但他也用十字弩)?

先来看官方对于“锦衣卫”的名词解释: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纪录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值。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鞠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鏊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牵撵、驮宝之事。

(洪武)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七员,皆正六品。设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皆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明史·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

明朝锦衣卫工作

第一段情节是三兄弟去缉捕阉党许显纯。我们看到,深夜里,锦衣卫的出现把两个直夜的五城兵马司的校尉吓得抱头鼠窜。这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锦衣卫都指挥使司原则上是一个由一品或二品官员执掌的三品的国家机构,而三兄弟所在的北镇抚司,则是四品级别,相当于隶属于中央的局级单位。而五城兵马司仅仅是一个正六品衙门,负责地方治安,仅仅相当于一个地方上的科级单位。五城兵马司校尉碰到锦衣卫,哪怕对方仅仅是正七品的总旗,从地位上已经低人几等,被吓尿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这么夸张;但是地方衙门碰到亮明身份的锦衣卫,为其让路应该是很正常的事。

缉捕是锦衣卫,尤其是北镇抚司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锦衣卫都指挥使司下设经历司、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经历司相当于办公室,主要负责文书工作。南镇抚司相当于内勤情报部门,主要负责侦查、审讯、判决、处理情报,有时候还会兼任武器研发的工作。而北镇抚司相当于外勤执行部门,主要负责秘密监视、肃反肃贪、逮捕、判决、诏狱和反间谍工作。许显纯被《明史》列入阉党条目,天启四年被任命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掌镇抚司,曾与当时执掌锦衣卫的田尔耕等人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等人。崇祯即位后清除阉党,许显纯自然成为了逆贼之列,因此由北镇抚司出面侦缉是符合常理的。

而后来,提督东厂太监赵靖忠找三兄弟去抓魏忠贤,又让三兄弟去抓严佩韦,均属于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工作范畴——肃反。

那么在工作中,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东厂隶属于司礼监,更多的是一个监视和情报部门。东厂处理的一般都是政治犯。而锦衣卫是皇帝的禁卫军,其职能比东厂更广泛一些,还包括了一定的军事职能。在工作当中,正常情况下,东厂和锦衣卫是平级的,经常一道办案。一般来说,东厂的人,即便是提督东厂太监,也不太可能在越过锦衣卫最高长官的情况下调动锦衣卫的人员。不过,经过魏忠贤的一番“努力”,在天启年时锦衣卫成为了受到东厂控制的机构。因此,在影片中出现提督东厂太监赵靖忠(实际上是魏忠贤残党)越过锦衣卫的高级指挥官员去“调动”三兄弟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明朝锦衣卫俸禄

在影片中,三兄弟中卢剑星、沈炼是总旗,而靳一川则是小旗。之后丁修问靳一川勒索一百两银子,靳一川提及“我一年的俸禄才二十两”。在锦衣卫的官秩品级当中,最高的一品或二品的锦衣卫左都督和正三品的指挥使,接下来是从三品指挥同知、正四品指挥佥事、正五品南北镇抚司镇抚使、正五品千户、从五品副千户、正六品百户、从六品试百户、正七品总旗、从七品小旗以及不入流的力士和校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小旗靳一川是从七品的官秩。在崇祯元年,从七品的俸禄是多少呢?

明朝的公务员是史上待遇最低的公务员。直到明末崇祯年间,仍然施行的是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五年最终确定下来的月俸制,二百余年来从未涨薪。按照规定,正七品的官俸是一月七石五斗,而从七品的官俸则是一月七石。根据规定,锦衣卫的官俸全部支米,因此靳一川拿到手里的是七石米,而不是银子。那么如果要用银子,怎么办呢?只能去市场上换银子。

一般俸米都是用的官仓陈米,本身价格就比较便宜。而收购米的价格,比市场贩卖米的价格,又要低很多。万历年间,米价大概是0.6-0.8两银子一石,而收购价格,我们假设靳一川遇到的是一个比较有良心的米商,以市价折半的价格进行收购,那么大约一石米的价格在0.4两左右。算下来七石米的月俸可以换2.8两银子,那么年俸就是33两银子左右。以此推算,为正七品的卢剑星和沈炼,一年的年俸大概是36两银子左右。如果再加上从万历到崇祯年间适量的通货膨胀率,按照20%计算的话,靳一川的年俸是40两银子左右,而卢剑星和沈炼的年俸,则是43两银子。因此,事实上基层锦衣卫的工资,比电影里还是要宽裕一些的。

我们知道,北镇抚司位于京城。那么在崇祯元年的时候,京城的生活成本是什么样的呢?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沈炼从街上买了烧鸡,三兄弟在卢剑星家里喝酒,桌上还有蔬菜(按照题主的说法,是大葱)。那么,这些食品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呢?

同样以万历年间的价格作为基准,以20%的通货膨胀率计算的话,一只活鸡的价格是120文。现在生鸡与鸡肉熟食的价格比例大概在1:2至1:3,明朝生产力落后,将比例翻倍,大概是1:5左右,算成500文一只。酒的价格大约是50文一壶,三兄弟是武人,一人至少一壶,酒的花费一共是150文。蔬菜价格在电影故事发生的冬季会比较贵,算作60文一斤,三人怎么着也得吃掉一斤蔬菜(天哪!一斤大葱!!)。

三个人都是习武之人,虽然古人饭量少,但是看三人身形,再加上古人吃米多吃菜少,估摸着一人也至少四两到半斤米饭。按照三人共吃掉一斤半米计算,大概是一升半的米。一升约等于十斗,十斗为一石,一石米按照800文计算(长安米贵啊),一餐的米大概是12文钱。

另外,桌上还有些许小菜杂果,暂且不列入计算内。

所以,这顿饭的价格,单是吃的,价格大概在722文钱左右,接近四分之一的月俸。关键是鸡太贵了!一只鸡几乎要半两银子啊!猪肉则鱼肉更加昂贵。如果不是拿了魏忠贤的金子,估计三兄弟永远不可能自己去买肉来吃。所以,丁修那个吃了一半就扔了的肉包子,简直看得心痛死人了。

按照古代人的习惯及物价水平,基层锦衣卫根本没有条件天天吃肉喝酒;而且古人的整体饭量应该比现代人少一些但米吃得更多,实际上成年男性基层公务员(七品)的一顿饭,单是吃,可能在每人10至20文上下。

当然,不要忘了,这是一顿晚餐,吃的时候,还得点灯。根据电影,卢剑星家里点的是油灯,灯油一斤大约50文,灯芯一斤150文,灯座暂且算是祖传的,不算钱。虽然并不能实践一下吃一顿饭得花掉多少灯油和灯芯,但是三个人一道吃饭,又喝点酒,消耗的时间不会太短,因此花掉的灯油和灯芯也算可观。不过,三个人点一盏灯,比一个人点一盏灯,要划算多了。

如果再算上早餐和午餐,一个基层公务员,一天吃饭需要花掉至少50文钱。一个月三十天,每天都是这个标准的话一共是一千五百文,如果偶有开荤喝酒,一个月在吃上花二两银子,基本上月俸就用完了,恩格尔系数超过60%。虽然看起来还能剩一点钱,但是在电影中三兄弟除了养活自己以外,卢剑星额外要赡养母亲,沈炼要去暖香阁,靳一川要应付丁修时不时的勒索还要治病买药,因此这么算下来,一份钱两个人花;再加上一些生活消费品和紧急的其他花费,单靠俸禄的日子事实上过得很紧,一个月根本存不下钱。因此,面对那~~~~么大一堆腰果,诱惑力还是蛮大的。

而明末的实际情况是,像三兄弟那样年纪的基层锦衣卫,还得靠这么点俸禄养活更多的人。

崇祯年间,全国的人口可能已经上亿,甚至接近两亿,个人猜测,平均每户的人口数量大约在五至七人。而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尚未在中国乡间普及开来,人口的增长与落后的农业产出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二三十岁的男性,通常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而父母和儿女的年纪,都不足以成为劳动力形成收入;即使可以形成收入,也十分微薄。加上明末的克扣俸禄非常严重,同时因为白银大量流入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到了崇祯末年,有些地方的米价已经达到一斗米一两银。因此,这一份看似很多的俸禄要供至少五个人使用,如果顿顿真按照三兄弟那样花费,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公务员尚且如此,可见普通百姓的日子,简直是不堪过啊。

除了吃,还得住。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得知,卢剑星与母亲住在一起,而他的父亲是百户;根据锦衣卫一般世袭的原则,可能卢剑星家祖上也是锦衣卫,一直住在北京,房子有可能是自家的产业。而沈炼则住在只有一间房间的房子里,估计是租用的房产。靳一川的住所并没有交代,但是根据情况判断,有可能是自己租住,也有可能是借住在卢剑星家里。那么,明朝基层锦衣卫一般怎么住呢?

如果我们参考明代的小说,可以发现,明朝人有三种居住方式:一是买房,一是典房,一是租房。典房的概念我们比较陌生,典房指的是交相当大的一笔款给房主,换来十年、二十年的居住权;居住期满之后,房主再将这笔款项退换给典房者,相当于房主将房子“典当”给了典房者。

买房的话,一次性要交付上百两的银子;而如果是租房,虽然一次交付的金额比较少,但却月月要交。而典房的好处是不用月月交租金,并且可以住得长久,且钱款到时候可以原封不动全部拿回来,但坏处是,一次也得交不少钱,虽没有买房那么多,但也会比租金高不少,可能一次得拿出数十两银子。

对于一年俸禄四十两左右的、又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锦衣卫来说,买房对他们来说,或许压力非常之大。嘉靖年间知名的清官海瑞做官十八年才用一百二十两银子买下了淳安县的一座小院,对于三兄弟这样的年轻基层锦衣卫来说,买房子实在做不到。不过,典房和租房应该还是努力一下做得到的,尤其是对于更加年轻、家庭成员更少的基层公务员来说。不就是少吃菜多吃米吗……反正俸禄发的是米,省点米下来换钱交房租吧。这样看来,靳一川借住卢剑星家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除了自己的伙食费以外,还要给丁修钱,实在没钱再出去租房了。

至于基层锦衣卫剩下的俸禄够不够去逛青楼,这个我真的不知道啊。不过锦衣卫这么厉害,说一声我来扫黄了,谁敢收他钱嘛。

总而言之,在真实情况下,崇祯年间,基层锦衣卫的俸禄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过得并不宽裕。如果没有其他灰色收入比如魏忠贤的那笔钱,过得还是挺惨淡的。

明朝锦衣卫服饰

因为《绣春刀》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说起锦衣卫,脑海里就会蹦出来飞鱼服、绣春刀。但事实上,飞鱼服、绣春刀,未必是基层公务员日常的穿着和配置。根据《明史》的描述,“飞鱼服”“绣春刀”是大典时出仪仗时穿的服装,我个人猜测未必是日常服饰。

明制官服分祭服、公服、常服。祭服,顾名思义,只在祭祀时穿戴,飞鱼服很有可能属于祭服之列。公服,是早晚见皇帝奏事时穿的衣服,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服装。而常服则是平常上班时穿的“工装”。自然,祭服最为华美繁复,公服次之,而常服则是最为简单的。想必锦衣卫虽然有“锦衣”之名,在平常工作的时候,应当穿得并不那么“锦”,毕竟还是要以实用为主。尤其是出门办差,监视探听、收集情报的时候,更需要穿得朴素、不惹眼,因此不大可能天天穿着飞鱼服满街跑。加之飞鱼服实际上是二品赐服,并非常规祭服、公服或常服,更不可能成为日常办公服装了。

依照《大明会典》中的制度,飞鱼服并非每一名锦衣卫都有资格穿着。锦衣卫都督(一品或二品)可以穿着大红麒麟服,而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如果官秩二品的,可以穿着大红飞鱼服,若是个三品的指挥使,只能穿蟒服。品级再往下的锦衣卫,如千户、百户,只能穿青绿色的锦绣服。而像三兄弟那样的旗官,肯定是轮不到穿飞鱼服的。而至于他们应该穿什么样的官服,可能也是青绿色的锦绣服之类的吧。不过,晚明时期世风浮夸豪奢,尤其是男性极好打扮。根据明人记载,晚明时期的男性“衣色大类女装”,“口脂面药”,“即妇女之饰,不加丽焉”。而且这种奢靡的风气无论是富有的人还是贫穷的人,都在刻意追求。因此,虽然穿的官服比较朴素,但是或许在不穿官服的时候,晚明的基层锦衣卫,穿着打扮或许将会比电影中的服饰更加娇艳些吧。

明朝锦衣卫其它

至于题主所说的“绣春刀”和“十字弩”,之前已经提到,绣春刀很有可能并非日常武器,而是一种“礼器”,并不会在日常 工作中使用。我个人猜测,锦衣卫使用的武器,除了不断发明出来的新式武器以外,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冷兵器,各式各样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为主,自己挑个自己顺手的用。沈炼用十字弩顺手,就用十字弩了,至于用什么武器、最多持有多少武器,应该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

另外,进入锦衣卫衙门工作,正如《明史》所说,主要还是靠世袭。例如影片中的卢剑星,就是因为父亲是锦衣卫百户而得以成为锦衣卫。当然,成为锦衣卫并非只有世袭一条道,如果有锦衣卫去世,锦衣卫也会举行招考,从社会上录取合适的人选。成为锦衣卫的要求很严格,需要是没有犯罪记录的良民,且要体格好、武艺高强。而通过杀死追杀自己的锦衣卫假扮成他而进入锦衣卫机构大概是成为锦衣卫的第三种办法~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传世的锦衣卫腰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