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何必分主次

武术流派 2012-09-16

功夫资讯网香港讯 流行文化有很多个同义名称,例如「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和「次文化」。这些不同的叫法往往反映出使用名称者对「流行文化」的态度与立场。就如用「通俗文化」的人,似乎是想营造雅俗对立,把文化分为高雅与低俗两种,如此一来,流行文化就成为了低等的文化,顺理成章被人唾弃与轻视。

有时候叫法不同,不只是立场不同,还因为概念稍异,例如「次文化」的外延与流行文化的外延就不完全相同,只是许多人认为人类的文化行为与活动,有主要与次要的分别,又习惯把流行文化视作非主要,故称「次文化」。这是传统的观念,无论是你或我,都可能对「流行文化」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想法,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

基于以上部分偏见,传统上许多对文化的研究均不承认「流行文化」的地位,又或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批判。当中,又以「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推手阿当诺与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为核心理论。文化工业的重点在于「复制」与「分销」,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大量复制文化艺术商品。不但畅销小说的情节推进模式可以复制、卖座电影的桥段与主题可以复制,连「人」也可以成为商品:天王天后、青春偶像,只要受欢迎均可「复制」(找相同类型的人)。在法兰克福学派眼中,保存在知识分子手中的高尚文化,才值得重视。

不过,正如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伯明翰学派」(The Birmingham School)的代表人物威廉士提出的「文化本是平常事」,文化研究的对象不应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应普及至对不同社会群众有不同意义的文化现象。贝多芬的音乐、莎士比亚的戏剧、梵高的名画、鲁迅的小说固然值得重视,而雷颂德的时代流行曲、无线的电视剧、尾田荣一郎的漫画,以及郭敬明的小说亦不应被遗忘。文化研究,从来不是单一事物,应「多元论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