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极拳论》试释-王文贤

功夫秘籍 2014-06-28
要想弄清什么是太极拳,首先要弄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太极拳的规矩、理论、总则、大纲就在拳论里,经过多年的练拳实践和对拳论的学习,特别是读了吴文翰老师的文章以后,对我启发很大,初步对“太极拳论”有了一丝的感悟,在下不知深浅,斗胆试释“拳论”,如有错误,望太极名师、前辈指正。1、“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极,是无形无像,是无,是静,寂然不动;太极,是有形有像,是有,是动,感而遂通。动生于静,静极变动,动极复静,阴极变阳,阳极变阴,符合物极必反的道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由于阴阳消长,相生相克,变化无穷,而后生万物。所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太极不仅是阴阳之母,而且也是万物之袓。2、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无过不及,没有超过,也没有不到,正合适。在太极拳中强调中庸之道。随曲就伸,就是提倡不丢不顶,舍己从人,不要以力与彼相抗。“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人来刚力,我应引进落空,顺其来势走化来力,化去来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自己肢体要柔软,如果自己不柔顺,躯体不柔,动作不顺,要引进落空,化其来力,那只是一句空话。与人较技,我以柔顺之法,化其来力,使彼失去平衡,变优为劣,由强变弱,我再以顺机粘(制)彼,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我之缓急,应随彼之缓急,不可自为缓急,必须舍己从人,从人则活,由己则滞。拳势虽千变万化,无一固定,但拳理是一贯的,那就是舍己从人,不用力与彼相抗。3、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太极拳的功夫顺序,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首先着熟,套路是由若干个着法组成,初学太极拳者,身上还没有内劲,难免会用拙力来练着法,在习拳的过程中,逐步克服拙力,应以劲法练着法,当着法应用自如后,第二步要渐悟懂劲。因为劲是着的核心,着是劲的载体,劲蕴于内,不好琢磨,因此提出渐悟懂劲,要一点一点的悟,象翻纸一样,一点一滴的垒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悟懂。何为懂劲呢?当肢体练的柔软、轻灵圆活、感觉相当灵敏,听劲准、化劲巧、拿劲稳、发劲狠,走以化敌,粘以制敌,粘走互用,攻防相生,才算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向神明阶段迈进。第三步要阶级神明。一级一景,级级有新景。才能到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境界。欲达此境,须持之以恒,精进不懈,良师益友之切磋,非练功长久,不能豁然贯通焉。4、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虚领顶劲”是对头部的要求,头为六阳之首,以此提携全身。“气沉丹田”是对呼吸的要求,吸气时,内气过尾闾,沿督脉向上直达百会,呼气时,内气沿任脉下降,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是对身法的要求,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以上几句是对虚实变化的要求,密切相连,不能截然分开。总的来讲,用粘、黏、连、随法,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其秘诀是不与来力相抗。5、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以上六句,是说明,太极拳术达到高超的神明境界,要练精、气、神。精练而聚,气练而凝,神练而固,神宁定,体自松静,神定则心意空灵,卓然常明,虚静易生灵感。体静则百骸松和,常应常灵,神形和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至。用功日久,由懂劲而豁然贯通,觉起落缓急之听,而阶及“浑然无跃,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之神明。太极达此境界,则其运动之功,浑浑穆穆,全泯蹄像,而达虚化,是为达神明。英雄所向无敌,就在以拳术达到神明境界。6、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后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此节是说,除太极拳以外,其他拳类甚多,足有几百种之多,虽然各有特点,但归纳起来就是以力量、速度胜人,壮欺弱、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这些皆是先天之能,或者说叫本力,从娘肚子里带来的力量,随着人体的逐渐长大,力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不是后天学来的。而内功拳要求的内劲,才是后天学来的。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然不是以力取胜,进一步说明太极拳术,强调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我以柔顺走化,引近落空,变为我顺人背,再乘势发放,纯以巧取胜,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神敛”,用意不用力,动静相兼,身心双修,即使到了老年,太极功夫也不会衰退。7、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是说,不管走架,还是推手,重心要适当,掌握好自身的平衡,而且要单腿承重,足常一虚一实,确立一个重心,在周旋中,方可“活似车轮”, 与外力相触,像门扇轴一样,顺势滑过,引 进落空,立于不败之地。“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说,偏沉是单腿承重,确立一个重心,操作比较灵活,容易得胜;而双重不是一个重心,肢体不灵活,操作滞重,容易失败。“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纯功,我的理解是,只能练太极内功,而不能与其他功夫兼练,就叫纯功,如果练了数年纯功,还是不能运化而被人制,说明双重之病未悟。克服双重之病的要诀是,知阴阳,懂虚实,彼阳我阴,彼实我虚,因势变化,粘连不脱,用粘走之法,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走是阴,可以化来力,粘是阳,可以制人,所以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8、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何为懂劲呢?肢体柔软,轻灵圆活,感觉灵敏,知阴阳,懂虚实,明己知人,听劲准,化劲巧,拿劲稳,发劲狠,走以化敌,粘以制敌,粘走互用,攻防相生,才算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必须默识揣摩,默默地记在心里,去悟、去用心研究,才能渐进从心所欲的神明佳境。9、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是为论。“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太极拳的技艺要求,在粘、连、黏、随中,求得我顺人背,以求获胜,其要诀就是舍己从人,要因势利导,陷彼于失重之困境,所以从人是从近不从远,要从近,必须先舍己,然后才能从人。如果舍近求远,必然产生主观,暴露目标,易失战机,为人所制。只有随曲就伸,无过不及,走以化敌,粘以制敌,做到舍己从人,才不会犯舍近求远的错误。“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欲达太极拳艺精奥之境,必须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指明的窍要,在名师的指导下,刻苦地练,认真地悟,不可想当然,自作聪明,不得稍有差异,不然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