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太极 排解盲人内心孤独感

武林动态 2013-09-21

黑暗中郑元康用太极寻找光明。(多次曝光)

郑元康(左)与老师万周迎练习推手。

李浪书在侠友太极书院中“阅读”着国学典籍。

一片荷花花瓣让盲童们玩得十分开心。

李浪书在练功之余,放松地伸着“懒腰”。

盲人助教郑元康带领成龙弟子易扬体验盲人太极。侠友新社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培训教授山村、盲人、聋哑学校的老师们学习太极。

公益志愿者们搀扶着盲人走下台阶。

清晨,空气中还带着一丝湿气,身着白色练功服的郑元康已经在草地中摆开太极拳的起势。双腿缓缓分开呈马步站立,双臂向前伸展,手形为“瓦垄掌”,清风徐徐拂动着衣襟,身体也随风势一般向右转动,掌形已在左右轮转中变为拳,右拳指向天空,左拳与左腿下压形成“雀地龙”招式,看似轻柔飘逸的动静之间,身体随脚步滑向左侧,双拳已在胸前变为双掌交叉向前猛地击出……

郑元康和他的伙伴们在这并不算晴朗的清晨里认真练习着太极,看似和常人无异,但他们全是盲人,是一群在黑暗中用太极寻找光明的人。

为盲人教授太极拳的老师名叫万周迎,从小习武的他研习陈氏太极拳多年,现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臂拳”研究会理事。2009年一位朋友建议他能否向盲人教授太极拳从而排解盲人内心的孤独感。当时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的万周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干了起来。

教学中,每教授一个动作时,万老师都需要自己先摆好姿势,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感受肩、肘、腕、胯、膝的位置,学习动作。触摸教学并非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学员仅依靠触摸初步感知后做出的动作与标准的动作还是有很大出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亲自纠正每个人的动作,颇费功夫。习武练功原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想把整套动作都做得规范,就需要老师和每一位学员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练。

万周迎认为,中国文化是“向内的文化”。儒学讲“内省”,佛学讲“内明”,中医的经典是“内经”,武术讲“内功”。视障孩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可更好感悟和展现“向内观”的中国文化。“盲人有自身的优势,在听觉、触觉等方面具有超常的能力。我们教学过程中,常看到视障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态,他们完全凭内心去想象、体会、揣摩和感受。” 而让万周迎最为欣喜的是,学生练习太极以及学习与之相关国学典籍后,内心得到了完善和强大,渐渐可以敞开心扉,能够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了。后来万周迎辞去了大学的教学工作,成立了公益组织侠友新社,全身心地向盲人以及广大弱势群体教授太极拳,通过太极传递给他们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郑元康今年22岁,12岁那年因病失去了光明,他的心也随即被黑暗笼罩。无法接受这残酷事实的他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将自己封闭,不出家门,不与别人交流。直到他遇到万周迎老师来到河北盲人学校向盲童教授太极拳。通过3年学习太极拳的经历,他的心门被渐渐打开。现在的郑元康已经成为侠友新社的一名助教,不仅教盲人学习太极,甚至还能指导健全人练习;他不仅通过太极找到了光明,还将用自己的光明帮助他人驱走更多的黑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