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门传人进小学讲武术

武林动态 2013-06-07

功夫资讯网讯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国术的传承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前段时间,金陵晚报开设“寻找南京武术宗师”栏目,十几位南京民间的武术大师浮出水面,他们以武技和武德,赢得了读者的一致认可。在采访中,多位武术大师都提及,武术的基础在群众,而要想武术发扬光大,则要从娃娃抓起。为此,金陵晚报推出“武术进校园”活动,让武术家们走进学校,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大师。而第一站,就由范克平老师教雨花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学十二路潭腿。

太和门第十三代传人范克平先生,在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报告厅为五十名孩子讲解武术的基本知识。他们是该校一至三年级的孩子,男生来自武术俱乐部,女生来自啦啦操俱乐部。虽然年纪小,但是都对武术抱有兴趣爱好。

范老师的讲解由浅及深,他告诉孩子们,中国武术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最初源于和野兽的搏斗。因为人的力气有限,又发展出了兵器,这是人力量的放大,也是人肢体的延伸。经过演变,最终武术分成了三大类,即外功、内功和药功。“1200年前,武则天搞武状元的考试,对武术进行了规范化。在考武状元的时候,就要进行武术的展示,现在我们所学的功夫套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范老师说。

平常看到的外功则一般分为拳术和兵器。说到内功,孩子们都来了劲,因为他们都看过不少影视作品,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铁砂掌、降龙十八掌,有的孩子甚至还能模仿出招式。范老师说,这些确实属于内功的范畴,但表现出来的效果是经过影视作品夸大的。

讲完了武术的概况,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来到了体育馆。

武术俱乐部的几个男生先各自展示了一套拳法。只见几个男孩子马步平稳,脚下有力,臂动如风,动作娴熟,一看便知道是经过刻苦练习,并且有了一定功底。孩子们的表现也让范老师鼓起了掌。

其中表现最突出者是一位名叫杨鑫林的小朋友,一个空翻、一个金鸡独立,加上一套八极拳,让范老师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

据了解,杨鑫林今年十岁,别看他年纪小,练武术已经有四五年了。从幼稚园开始,家里便为他请了武术教练进行训练,目前已经练习了规定拳、八极拳、三段拳以及刀术。

他曾在香港、徐州等地参加过多场比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交流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武术家。

看完了表演,范老师对孩子们充满了信心。很快就开始整队教授功夫了。范老师要教授的是十二路潭腿单练式的第一路:冲拳。范老师对每个动作进行拆解演示,先自己打一遍,然后一招一式地教孩子们演练。

从马步的高低,弓步的转换到拳头的握法,范老师都用心给每个孩子进行指导。演练几遍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独立进行练习了。但也有几个孩子还不够熟练,范老师就走进队伍里,单独进行指导纠正。

最后,范老师让前三排的男生一排一排地打一遍给他看,看到大家学得很快,打得也都不错,范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经过范老师的精心指点,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这一套武术规定动作。武术俱乐部的教练朱小力老师介绍,早在几年前,雨花外国语小学就成立了武术俱乐部,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武术的爱好,这一次请武术大师进小学,给孩子们好好上了一课,对他们的武术之路来说大有裨益。

跟着范大师学第一路冲拳 十二路潭腿曾亮相奥运会

据了解,范克平老师在1971年跟随民国中央国术馆教习罗玉学习十二路潭腿,至今已修习40余年。而他教孩子的十二路潭腿也不简单,曾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亮相。范老师介绍说,十二路潭腿1000多年前发源于山东临清的龙潭寺,是那里的僧人和道士创立的。这套功夫分为十二趟,可单练也可对练,单练称形拳,可用于表演,对练称为截潭腿。它是习武必备科目之一,讲究“高不过膝”,一般人要经过二十年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宋朝时,十二路潭腿曾是宫廷侍卫的必备技能。在明朝和清朝也是国家正规部队必须掌握的科目之一,常常进行集体操练。到了民国初年,上海精武体育会把它列为必修科目,由当时的武术大师刘振南亲自教授。后来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十二路潭腿也是必修科目,每个月都会进行考核。

1936年8月,民国中央国术馆派队员参加柏林奥运会进行武术表演,使西方近距离接触中国武术,而当时表演的就是十二路潭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