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紫鹊界武师的传奇人生

武林动态 2012-07-12

娄底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成功入选潇湘新八景,入选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其传承文化起了重要作用。每次民间文艺表演,水车镇塘家村罗树桃的武术表演都会获得满堂喝彩。罗树桃也因此多次亮相市、省、中央电视台而声名远播。罗树桃1989年获得中国少林“万友杯”散打擂台赛52公斤级冠军,入选《中国武术家大辞典》,堪称民间武术家。不可否定,罗树桃的武术成就代表了紫鹊界民间武术的最高成就。

传承路上遇贵人

罗树桃是他外公奉松山的武术传人。奉松山是紫鹊界山门所在的奉家村人。以独具紫鹊界特色的“板凳拳”为主的武术套路,到奉松山成为掌门人时,传承了十七代。奉松山将武术套路传给满崽奉光西的同时,还传给了外甥罗树桃。罗树桃1962年出生,从1968年至1976年跟外祖父学武8年,学会了全部祖传10个武术套路。

1976年,罗树桃成为当今世界级武术大师晏西征的第一代弟子。这是一种缘分,罗树桃在晏西征岳父家拜师。晏西征妻子罗友莲也是塘家村人。晏西征的第一代弟子共10人。后来,这些弟子结成“塘家十兄弟”,罗树桃因武艺高超,被尊称老大。晏西征创立东方武术院后,召罗树桃进院当教练6年。1986年,罗树桃回家务农,组建了青年武术健身队。该队参加水车镇“五四”青年节文化表演,获特等奖。之后,罗树桃相继获得1987年“东方杯”梅山武术大赛手拳第一名、板凳拳第一名,1989年中国少林“万友杯”散打擂台赛全国冠军。他的武术成就已载入《中国武术家大辞典》。 

为圆旅游梦造“精品”

20世纪80年代,罗树桃在民间自发组织的板凳拳比武上,获得第一名,其“奖品”不是别的,就是他的妻子李戴秀。李戴秀接受采访时坦言:“是他高强的武艺让我动了芳心。”继而,罗树桃有了两个儿子罗国柱、罗国梁。

从大儿子罗国柱5岁那年开始,罗树桃的板房屋檐下,有了每天清晨和黄昏的武术传承。外祖父临终拉着罗树桃的手说:“祖传武术不外传,习武先练忍。” 罗树桃没有忘记外祖父的遗训,只是不同意“不外传”的观点,为了让儿子有陪练,同时打造一个武术村,罗树桃收本村农民罗教维的两个女儿罗知奇、罗常春为弟子,不要分文报酬。水车镇准备开发紫鹊界梯田旅游区的消息传开后,罗树桃决心将罗国柱、罗国梁、罗知奇、罗常春打造成紫鹊界武术的“名片”。习武难在练基本功上。基本功中以后空翻难度最大。紫鹊界申报潇湘新八景时,罗国柱等四师兄妹,每个人都能做连续10个后空翻以上。表演中,无论是视察组还是考评团人员,特别看好罗国柱等四师兄妹的武术表演。水车镇文化站长罗中山,以梯田为景深,将罗知奇、罗常春的腾空出击动作定格,制成巨幅宣传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紫鹊界宣传画中经典之作,立于省内外的很多交通要道旁和车站。

两获新化县种粮大户一等奖

“练武是为了健身和振作精神。”罗树桃介绍说:“真正属于我的职业是种田。我于2007年、2008年两获新化县种粮大户一等奖,这有证书作证。”

2007年,罗树桃任塘家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为了保证不撂荒,他别无选择,只好自己捡种打工者丢下的稻田。请不到工,他就自己干。2007年,他种了42亩田,专讲插田,夏至过后第二天才完成。2008年,他辞了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一心一意当种粮大户。如今,他自家的5亩稻田全变成鱼塘,他专捡别人抛弃的稻田耕种,每年20亩左右。他是水车镇第一个引进抛秧技术的人。他今年种的20多亩稻田,一半抛秧,一半手秧,节省了大量时间。

罗树桃今年刚刚50岁,孙子却已满5岁。10年一起练武,罗国柱与罗知奇也练出了爱情,结为夫妻。罗国柱夫妻在外打了几年工,今年留家建私人武馆。罗国柱说:“我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弘扬祖传武术的同时,吸收其他武术精华,让武术在紫鹊界大众化、产业化。”每天的早晚,罗树桃的屋檐下,罗国柱或罗知奇在指导一群孩子练武,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小孩”,那是罗树桃。

来源:娄底新闻网 作者:杨亲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