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状元黄大元

武林动态 2011-07-07

功夫资讯网讯 黄大元,字鼎三,清怀安县李信屯(今张家口怀安县)人,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武状元。武状元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清朝政府对武举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从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状元109人。黄大元是清代第94任状元

关于黄大元考取武状元的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来源于民间传说。据传黄大元是天上黑虎星转世:黄大元幼年丧父,随母乞讨度日,母亲蓬头垢面,村中不拿她当人看待,取外号“挠头鸡”。一日,母亲外出乞讨回家,从窗户向家里看黄大元是否在家。这一看,了不得,把她惊得半死——只见炕上卧着一只黑虎,呼呼睡着正香。她还以为儿子被虎吃掉了,赶紧去叫邻居。结果邻居一来,只看到黄大元睡在炕上,并未见什么黑虎,便说黄大元的母亲看花了眼。老太太也很纳闷,但又不敢多说什么。十多岁时,大元出外乞讨,来到延庆上水磨村杜诗家,当一名小长工。天长日久,大元非常羡慕有文化的人。有一天,大元替一个学生写字,杜诗见他好学,有上进心,收为义子,传授诗书武艺。

同治二年(1863)京师武场开科取士,杜诗带着他的徒弟,又是义子黄大元风尘仆仆,赶往北京。黄大元,年刚二十,中等个,身体清瘦,为人憨厚。师徒走到八达岭南三堡北五贵头地方(今水关长城景区弹琴峡)这里有座小关帝庙,残破不堪,师徒来到庙前,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帝圣君在上,弟子进京赶考如得高中,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却说主考官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黑虎口里衔着一块骨头冲上将台。第二天比试射箭,黄大元在考场心情紧张,手忙脚乱,误把骨头扳指衔在口中。主考官看见,正合夜里梦情,奏明皇上钦点黄大元为新科武状元。京南、山东举子不服。直隶新乐县北青同村举子张某,膀大腰圆,绰号四半膘子,中武进士后叫四进士,他一把把黄大元抓起来,说:“你是凭什么能耐中的,凭文,凭武,咱俩比试比试。”大元慢慢地说:“文武我都不凭,就凭得是命!”张某无可奈何,把他放下了。黄大元中新科武状元的消息,不胫而走,那是因为他是个从小逃荒来到延庆州的穷孩子。黄大元中了武状元,她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报录送到了他家,他娘分文赏钱也没给。但村中人再也不叫她“挠头鸡”,改成了“披头凤凰”。按照大清的规定黄大元以中一甲一名武进士,也就是武状元,补授乾清门汉人头等侍卫。

同治三年(1864)黄大元、杜诗来到关沟那座小关帝庙朝拜,动工重新修建关帝庙,并创建魁星阁。庙建在距地面五米高的石碴上,有二十一阶石级可达庙门,庙门是一个天然石洞,庙分上下两层,上层关帝庙一间,下层魁星阁一间。中国传统说法,只有魁星才能点状元。还有耳房各一间。庙宇虽小,也算彩绘辉煌。并在石壁上刻碑一方,上写头等侍卫怀安黄大元倡修,保举孝廉方正武庠生杜诗总理,延庆州儒学训导永宁贡生王榘曾撰文。现在庙已残破凋零,而遗迹犹存。后来黄大元去广东居官,上水磨村杜芬和西屯村一个姓谢的随大元去广州。后来死在广东,还不到四十岁。葬在怀安县。但延庆北山麓也建有状元坟,有石人、石马。

还有一个版本:黄大元自幼酷爱武术,道光年间,拜柴沟堡的庚子科武举贾致和为师,精进有成,在县学童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后来因为家计所迫,离乡到延庆一个富商家庭当佣工,富商见他应事机敏,忠实敦厚,就收他为义子,并聘请武师,让他与自己的儿子同窗习文练武。黄大元坚持不懈,苦练三年,终于学有所成,由县城考试到京师会试,一路夺魁。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考取武秀才。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在直隶省乡试中,中武举,排名为亚元。同治二年(1863年)春,经兵部会试,被录取为第一名,为会元。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二十一日,朝廷开科殿试,同治皇帝偕文武大臣亲临考场,殿试分三场,第一场步射,黄大元以36步六箭中的完成了规定的要求,之后,他又拉开十力之弓,开弓如满月,射箭似流星,射一箭正面中靶心,再射二箭侧斜射圆心,射三箭回头望月穿中心,干净利落地拿下第一场。第二场舞刀花,他拿起120斤的刀,挥舞得呼呼生风,十几招后仍面不改色,气势如虎,众考官看得齐声喝彩。第三场石锁较力,一个彪形大汉勒马向石锁飞驰而来,说时迟那时快,黄大元一个海底捞月,将百余斤的石锁抄起来,继而套住马拽着绕场一周,然后犹如顺水推舟地掷了出去,令皇帝与众考官惊叹不已。黄大元夺得头名状元。同治皇帝当即传谕,封他为御前头等侍卫。黄大元成了皇宫的最高侍卫官。

黄大元考取头名状元之后,同治皇帝下诏,敕造“状元府第”,声名远播,他义父家也因此增光添彩,荣耀一时。黄大元虽然功成名就,但不忘启蒙师傅的栽培,为感念恩德,赠远在柴沟堡的贾致和一块匾额,上书“观德雅化”四个大字,印文为:“天子门生、金殿鳌头、御前侍卫、黄大元印”。贾致和去世后,他还亲自写了祭文,以示哀悼。

黄大元守卫皇宫,尽职尽责。后来,广东海防屡有海盗窜犯,危及官署,骚扰村舍,边防告急。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览阅奏章后,与众大臣商议选派良将,有大臣荐举黄大元,说他忠诚可信,武艺超群。同治皇帝说道,黄侍卫保卫皇宫有功,但是海防安危事关重大,只好忍痛割爱。于是,传旨命黄大元赴广东一带安邦抚民。

黄大元初到广东,就统兵设防,不遗余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未尝松懈。广东江河纵横,地势复杂,结果,黄大元在一次夜战中阵亡,广东百姓为之举哀。黄大元阵亡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深为痛惜。同治皇帝降旨将其灵柩日夜兼程护送到故里李信屯,隆重祭奠并予以厚葬。

清代武状元、大内侍卫、广东提督黄大元

李信屯新堡

老城门楼子

黄状元府门前的石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