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术学院2016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功夫文化 2016-06-09

上海武术学院报道(作者/李文博摄影/徐冬根、张继超、张瑞):2016年6月4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在学生活动中心212报告厅和201会议室举行了2016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此次论文答辩会共有9名博士研究生(含3名留学生)参加。由8名校外专家、17名校内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

范铜钢博士学位论文《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挖掘整理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养生典籍功法的“技术衍变、技术内容与技术活化”进行了具体分析。该研究不仅查阅上千种养生文献资料,整理四十余种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提炼上千式技术动作,而且梳理了养生功法技术衍变历程,探析了养生典籍功法技术阶段特征,明晰了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主要内容,厘清了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习练规律。该研究为养生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的建立,养生典籍功法技术的科学活化奠定了基础。

李守培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武术伦理研究——人人、身心、天人的视野》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移植法、内省法、阶级分析法等,在厘清伦理与道德之别基础上,提出武术伦理应包含“人人伦理、身心伦理、天人伦理”3方面,并以先秦诸子之学和宋明理学为背景,系统梳理传统武术伦理的主要内容、形成缘由和历史影响,深入探究传统武术伦理的根本指向和实现途径,深层揭示传统武术发生、发展的历史动因。该研究为传统武术伦理的当代转化提供历史依据,可服务当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李圣博士学位论文《太极拳心法研究——以“象思维”为视角》从“象思维”视角,以中国传统的“心的文化”为活水源头,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太极拳心法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不仅阐释了太极拳心法的概念、特点、作用,构建模型、应用原则、训练方法及科学原理,而且认为太极拳心法是其修身与修心互不可分、身心合一的桥梁,具有沟通形上形下的中观性质,完成于“入手于心,成就于身”的指导思想和修炼路径,而有别于现代体育项目。

王明伟博士学位论文《青藏武术文化研究》运用文献梳理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以“技击格斗、套路技巧、典籍拳谱及与武术有关的岩画、唐卡、壁画、诗词歌赋、健身娱乐”等抽象和物化形态作为反映形式,揭示青藏武术文化发生、发展、传播的规律,总结青藏武术文化内涵,该研究补充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丰富了中国武术史内容。

邱翊展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养生气功市场推展策略研究》从地域生态空间、人与地的关系入手,以区域人情、地方经济二元互动体系为架构,采用传播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养生目标保健内涵及台湾区域养生市场推广策略相关指标,解析台湾各区域养生气功市场推广策略的现状与潜在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养生保健目标下台湾养生气功市场推广策略模式。该研究可为台湾养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张平安博士学位论文《武术修生论》将武术视为“生命”的修炼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结合量子物理学、生物中心主义、后人本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人体复杂系统、FSH功能内稳态、存在巨链、层次结构、全子、负熵等概念,对武术修生追求的“天人关系”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四个方面建立武术修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新图景。

美国留学生安东尼博士学位论文《中西摔跤文化比较研究》在吸取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跨文化比较为视角,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制度理念”三个维度梳理了导致中西摔跤差异的文化根源,以及两者在“技术与训练体系、规则、审美”方面的具体差异,丰富对摔跤技术与文化的认知。

曹华博士学位论文《警用武术训练对警务执法人员核心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以武术谚语“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为逻辑起点,采用文献归纳、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优秀警务执法人核心心理素质进行筛选和界定。并对警用武术训练是否促进警员核心心理素质进行了验证。实验测试不仅使用经典Stroop色-词任务、Go/Nogo任务和交替转换范式任务对认知抑制功能、行为抑制功能和转换加工功能进行测评,而且引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作为研究手段。研究表明经警用武术训练的警务执法人员在面对危险和复杂情况时,具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的优势和更好的执法临战表现。该研究为武术训练的心理效应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我国警务执法人员心理素质的技能化训练提供支撑。

韩国留学生鲁允九博士学位论文《比较体育学视角下中、日、韩武技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出发,梳理了中、日、韩武技发展过程,分析了中、日、韩武技独特内涵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日、韩三国政治制度对各自武技总体影响所呈现出的特征都是抑制型的,体现了三国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中、日、韩武技的发展都受到了儒教的影响;经济对中、日、韩武技的影响呈现出由强渐弱的特征。该研究可促进中、日、韩武技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传播,提升东方武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答辩委员会专家对9名博士生的严谨精神、学术功底、创新成果给予了肯定,同时又围绕“视角的切入、样本的选取、方法的把握、分析讨论的深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后决定,一致同意建议学术委员会授予9名申请人博士学位。

曹华博士生答辩

曹华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范铜钢博士生答辩

范铜钢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韩国留学生鲁允九博士生答辩

韩国留学生鲁允九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李圣博士生答辩

李圣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李守培博士生答辩

李守培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美国留学生安东尼博士生答辩

美国留学生安东尼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邱翊展博士生答辩

邱翊展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王明伟博士生答辩

王明伟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张平安博士生答辩

张平安博士生与专家合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