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造就熊猫大热 本土卡通亟待重拾东方精髓

武术流派 2011-06-13

《功夫熊猫2》登陆中国后,首个周末两日票房过亿元人民币,打破了此前《阿凡达》创下的3日过亿元纪录。

中国功夫、中国哲学造就的美式熊猫,又一次如此轻松地从中国人的腰包中卷走一亿,实在让人尴尬。更令此间文化人郁闷的是,《功夫熊猫2》连画面灵感都得益于中国动画,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在影片中被大量运用,场景设计也能看到《大闹天宫》中的许多痕迹。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并非没有市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便开始中国动画民族化的不懈探索,《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都是此中精品。这些动画片相继在各大电影节上取得辉煌荣誉,给中国文化“走出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大闹天宫》曾震动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外媒称其“拥有中国式的浪漫,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深入人心,令人难忘”。

如今,这种“东方文化的精华”却借外国人之手,令人羞愧地“回归”了。

面对开放后欧美及日本动漫的冲击,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动漫界人士迷失了方向。原创精品越来越少,拾取外来动漫元素、拼拼凑凑制作的“杂烩餐”横行荧屏。加之现有体制、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缺乏整体战略规划的中国动漫难以融入国际竞争,距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

被“偷师”的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应对?在上海影视文化策划人李建国看来,中国动漫产业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打破当前功利化的运作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漫产业,不能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像迪斯尼乐园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市场培育期,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米老鼠来了,HELLO KITTY也来了,中国的孙悟空、葫芦兄弟何时也能出现在自己的主题乐园?”李建国认为,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本土文化精品也不能藏在深闺无人问。孙悟空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家喻户晓的神猴,完全可以以它为基础,结合《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元素,建立中国自己的卡通乐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