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遗骨昨葬肥西大潜山 宋楚瑜等台湾人士发来电文

武术流派 2011-04-13

功夫资讯网安徽记者站讯 小东门、长江路、合六路、铭传大道、大潜山,这65公里的路程给115个春秋画上了句号——清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昨日终于魂归故里,遗骨安葬在肥西县大潜山。

上午7:15 市民围观加长灵车

昨天,合肥阳光明媚。

小东门小花园公交站旁,候车的乘客显得有点兴奋,在他们对面,一辆加长版灵车停靠在路边,“身后”还有14辆车一字排开,车前窗均放置着一张“刘铭传遗骨安葬仪式”的车辆通行证。

很多市民透过深色的车窗玻璃,仔细地观看灵车内的摆设。宽敞的后备箱内,晶莹剔透的水晶棺“横躺”在那里。“这就是刘铭传遗骨将要安放的地方,很精致。”一位围观的市民说。

不久,一些刘氏后人陆续上车。七旬老人刘功祖告诉记者,他是一大早专程从肥西县铭传乡赶过来的,为的就是一睹刘铭传遗骨安葬的全过程,“刘老圩离我们村近得很,刘铭传当年的事迹在我们村广为流传,看到你们的报道后,我来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石景鑫老人是民间书画雕塑艺术大师,老家在陕西宝鸡,怀着对刘铭传的崇敬,一年前从老家赶到合肥,开始创作之旅。去年,他曾把自己画的万马奔腾图、九龙图送给刘铭传研究会作为纪念。“刘铭传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两岸感情的纽带。”石景鑫说。

上午7:36 车队启程前往墓园

集结完毕,车队徐徐启动,目的地是65公里开外的铭传乡大潜山“刘壮肃公墓园”,车上一位老人拿出自己的手机,手机报时“七点三十六分”。

在警车带领下,车队被特批行驶在快速公交车道上,沿途引来不少市民围观。当车队行至铭传乡境内时,“身后”多出了几十辆私家车尾随。

明亮的湖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墓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一路畅通无阻的车队在这里放慢了速度,墓园近在咫尺,却因道路水泄不通而行进艰难,不少人下车抄小路来到墓园。

“功在民族德被台湾,文韬武略青史留芳。”主席台前方,挂着一副对联,摆着16个花篮。主席台右侧,巨大的签名墙竖在一边,“敢问岁月情,这大地又春回,多少台湾同胞知你鞠躬尽瘁。”一首由刘铭传研究会创作、著名军旅歌唱家董东演唱的《壮烈》歌声悠扬,飘荡在大潜山上空。

上午9:48 祭奠仪式正式开始

熙熙攘攘的场面出乎刘氏后人的预料。“我想到肯定会有人前来送行,可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刘铭传第五代嫡孙刘学亚说。

仪式开始,肥西县副县长吴光艳介绍了刘铭传墓园相关概况,“刘铭传墓园的选址由肥西县人民政府、史学专家和刘氏后人精心选择,按照清朝一品官员墓葬建立,占地3.34公顷,高146米,整个墓园由照壁、神道、碑亭华表、石像生、祭祀广场等组成,投资2000万元。”

“万里晴空映长虹,家乡人民迎太公,铭传名为保疆土,两岸人民且高歌。”上午10点,刘学亚登上主席台诵诗一首,然后深深地向主席台下鞠了一躬,向各界人士为刘铭传遗骨安葬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上午10:25 嫡孙读宋楚瑜电文

上午10点25分,刘铭传第五代嫡孙女刘学馥上台宣读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发来的电文:“时值两岸同胞手足日亲,河清海晏之际,感念台湾首任巡抚铭传公在台治绩,嘉惠桑邦,无不额手称庆,万古流芳。”刘学馥说,她这些天不断接到台湾各界发来的电文和短信,“我的亲人还从台湾快递邮寄来了一抔黄土,待会儿撒在先祖的墓穴中。”

“农家出俊杰,青史产名帅,年少英雄壮,肃然文武才……”世界文化总会主席、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宣读长达440字的公祭文,并赋诗一首敬上。“刘公是台湾近代史上开辟诸多第一的光辉人物,这样大规模的祭祀才对得起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范光陵说。

上午10:49 墓里撒下台湾黄土

公祭文宣读完毕,刘铭传后裔齐叩首,哀乐奏响,遗骨入棺,现场10门礼炮齐鸣,承载着刘铭传遗骨的灵柩由8名杠夫抬着,缓缓走向墓冢。

146米高的墓园,340多个台阶,8名杠夫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行至中途,8名杠夫还歇了口气。

灵柩运抵祭祀广场,伴随着简短而庄严的祭祀大典,灵柩顺利入冢,花岗岩底座上水晶棺朝南安放,工作人员退出墓冢,仅留刘氏嫡后守在墓旁,将台湾寄来的一抔黄土撒在墓冢之中,仪式结束。

“小红砖砌50厘米厚的墙,外围用毛石砂浆封堵严实,厚3米,加上外围30厘米的墙体,总厚度达3.8米,可确保万无一失。”承担刘铭传墓园技术保卫工作的负责人马长岁说,密闭工程将在下午五点之前完成,并交由铭传乡政府设专人巡逻安保。

来源:新安传媒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