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东“牛门洪拳”

武林动态 2019-09-10

功夫资讯网安徽站讯 安徽省巢湖之滨有个武术之乡,她就是肥东县长临河镇星二社区牛官堡村,村里人人都会“牛门洪拳” ,牛门洪拳是安徽武术界民间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2017年11月15日,肥东“牛门洪拳”已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75岁的牛门洪拳第四代传承人牛和厚是洪川武馆的掌门人,为牛门洪拳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毕生的贡献。

牛门洪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为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牛官堡村人。清末,牛官堡村先后出现两位德艺双馨的武林高手,一位是牛翰章,一位是牛洪川,两位大师晚年返乡设馆授徒。牛翰章自幼从家父习武(家父乃清代武举),后又外出拜师,返乡时已练就“铁布衫”、“金钟罩”之功。先是从军报国,其后闯荡江湖,威震南北镖局,因德高望重,故乡人都尊称他“牛三教师”。他综合百家之长,自创大洪拳、小洪拳、十路谭腿、青龙手等拳法套路,并在小郢牛、中份牛村形成一个支流。牛洪川乃牛翰章之侄,自幼拜在牛翰章门下,后随慧云大师云游江湖,拜师学艺,练就浑身解数与上乘轻功,据说其人可踏雪无痕、过水无纹,屋上行走如履平地之功,一生劫富济贫,扶危救困,名扬大江南北,清末有“江淮大侠”之美誉。洪川年近天命时返乡,在牛三教师所教拳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学武心得,独创了“大、小洪拳”(小手)、“四门拳”、“水浒拳”、“八极拳额”等拳术套路与“八卦游龙剑”、“六趟刀”、“杆子棍”、“齐眉棍”、“板凳花”、“春秋大刀”等兵械套路,在庙前牛村形成一个支流。后来,又经两代人的互相切磋、增有补无,两个支流合二为一,形成了今天的“牛门洪拳”。牛和厚先生乃牛门洪拳的第四代传人,中学高级教师。先生自幼拜在牛进康先生门下研习武术达50余年。后又三赴上海,拜牛进常、牛和炳和奚潘良先生为师,学习武术与武功体疗。先生毕生矢志不渝,坚持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在教书之余,甚至在文革期间也一直练功不辍,教徒授技。先后于一九八四、一九九八年创办了“洪川武馆”和“洪川武道院”,他的弟子遍及合肥市周边三县。

牛和厚先生和儿子牛毅立足本土,并将牛门洪拳发扬光大,又在湖南湘潭创办了“洪川问道馆”,“洪川问道馆”以传承牛门洪拳为宗旨,同时兼授国家套路,散打,武功等,将安徽优秀的牛门洪拳武术文化传到湖南,在湖南省取得了各种荣誉和成就。如今,牛和厚老先生在长临河学区中心学校校长王仕海的邀请下将这项省级非遗引进校园,孩子们跟着老先生一起学习武术。其乐融融,期望通过学校的教育传承将这项非遗传承发扬。

这两年,牛老师更是人老叶落归根,多年在外,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在牛门洪拳的一代宗师牛洪川的故里发源地牛官堡老家,建造一座洪川武馆,传承牛门洪拳流派的历史文化。70多岁的牛老师硬是顽强地不辞辛苦在老家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了一座徽派建筑的武馆《洪川武馆》,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生的追求,终于将流传百年的江淮大侠牛洪川历代传承的师承一脉相传的武术传承文化落根在故里

在新的武馆欣赏牛门洪拳的武术传承文化,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刀枪剑戟兵器架,宽敞的练武大厅和“前庭悟道,后院参禅”的前庭后院,更是温馨典雅。巧夺天工的横匾柱笔的金字,全是牛和厚老师的手笔,这庭院式的武馆是安徽非遗牛门洪拳的肥东县牛门洪拳协会的所在地。怀着敬佩的心情,不由地想起牛老先生前几年完成出版的巨著“江淮大侠牛洪川”,更是油然起敬,牛和厚老师不愧是我们武术界的楷模,文武双全,难得的当代武术家。这些年他不遗余力地奔波湖南安徽两地,还带领弟子在合肥和肥东县开班教徒,坚持武术进校园,他现在还每天在合肥长临河中心小学代课,传授牛门洪拳,他的辛勤付出,已经将传统武术牛门洪拳的传承文化撒在牛门洪拳发源地的故土上,必将会开花结果桃李满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