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山小学: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特色学校

武林动态 2011-10-09
黄石市中山小学是一所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体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自1933年办学以来,学校培育了大批的武术英才,真可谓是“殷殷厚土壮幼苗,夭夭桃李满园香”。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实验“先进单位”和2008-2010年度黄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多次在黄石市运动会、武术比赛、橡皮筋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省教研室胡明主任曾来学校指导教研工作,省教研室研究员特级教师郎盛新老师也曾来学校开展讲座,学校一直得到了领导的殷切关怀。在学校培养的众多优秀学子当中,邱慧芳是最让老师自豪的一个。出生于黄石的一个贫困家庭的邱慧芳,有着得天独厚的习武天赋,被中山小学熊雄老师挑选为“武术苗子”,参加了运动队。老师不想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让这么好“苗子”失去发展的机会,不仅帮助她免去一部分学费,还在生活上给予了关心和照顾,许多本该学生自备的服装道具,都是老师代为支付的。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邱慧芳和同学们一起勤学苦练,在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就立马被武汉体育学院破格录取。再后来,又被北京武警总队选为运动员,现在在北京理工大学大学任教授一职。每次提到她,熊老师都是一脸骄傲。不光教出的学生出色,熊老师自己也很优秀。在教授武术的同时,熊老师完成了两个重要课题——“三舞”和“三操”。三舞民俗体育引入中山小学大放异彩中山小学的“三舞”即舞龙、舞狮和舞扇,它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三件璀璨夺目的瑰宝。中山小学把龙、狮、扇引入学校体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创编,“三舞”在学校的支持下不断从各方面创新改革,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习俗。舞龙运动是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套式。舞狮,又名耍狮子,狮子舞。每逢国家庆典、地方庙会,必有舞狮团助兴。舞狮分南狮与北狮,北狮外形与真狮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合舞一只大狮子,两人只露双脚,不见其人,耍起来威风凛凛。南狮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舞起来扭头摆尾,千娇百媚,整体造型上强调线条的流动感。舞扇集健身性与健美性、人文性与艺术性、表演性与观赏性为一体,深受人民群众,尤其是小学生的喜爱。舞扇分太极扇、木兰扇、扇子功和劲扇等等,它们都以各自的武术流派拳术功夫为基础,运用传统的扇子套路中的劈、撩、架、刺、扫、云、抱、点等各种攻防技法组编而成。

特色三操跳出青春活力“三操”即传统的广播体操、创新后的武术操和扇操。其中,武术操和扇操是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该操创编人熊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创编创编武术操和扇操的想法,主要是因为看到学生们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缺乏激情和活力,给人单板的感觉。于是,他就产生了创编一套适合小学生做的特色体操的想法。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熊老师通过了课题申请,并开始了武术操和扇操的创编。结果,在学生中的实验的效果很好。新编的操,不仅变化灵活,而且很受学生欢迎。新编的武术操和扇操与广播体操一起合称“三操”,也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中山小学还有一个骄傲,那就是运动队。学校通过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会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能的优秀人才。运动队中的武术与田径是中山中山小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在教育部门以及体委组织的比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武术队,在黄石的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武术队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以及在各种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成立的。武术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前来报名参加,但是要进入武术队身体素质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发展中的中山小学将始终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宗旨,不断地创新,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摄影:张思 陈旭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