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嫡孙谈霍家往事

武林动态 2010-03-30

故居外貌普通如农家小院

1903年,34岁的霍元甲因住屋破旧不堪,便把它拆掉,在原址重新盖上一所青瓦顶土坯墙的普通农家小院。

故居位于小南河村中心。跨进小院的门楼,右边是三间北房,左边有两间耳房。进得中间堂屋,但见正中挂着霍元甲遗像,是一介书生模样,全然不似身怀绝世武功之人。两侧则有其子霍东阁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所谓“内举不避亲”,这八字虽然是出自亲子之手,但并非溢美之词,堪称道尽了霍元甲一生的功业。

离开堂屋,我走进霍元甲生前的寝室。房间面积不大,一套仿明式家具靠在墙边。土炕尽头放了一个衣柜,看来有点“异相”。原来,在北方农村,农家小院都是这样的布置,炕上摆衣柜,既节省地方,又方便摆放和取衣被。

破家规创精武体育会

距京城仅百多公里的天津,地理位置重要,是从海路进北京必经的门户。1860年,天津被迫开放,成为对外通商口岸,英、法、美三国在这里划定租界,外国人陆续来津居住。

当时正值清末,国运日衰,俄国大力士贝洛尼加和美国拳击好手“杀人王”麦尔逊,先后在天津和上海摆下擂台,并且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挺身而出,与他们在擂台上一见高下,打断麦尔逊的一条右臂,击倒身形健硕的贝洛尼加,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为了不让中国人继续受辱,他在上海创立“精武体育会”,打破霍家历代相传的迷踪拳不外传的戒条,亲授门徒以迷踪拳。另一方面,他又撇开门户之见,礼聘各派高手到精武体育会当“教头”,使得徒弟们能够集各家所长,练就上乘武功。

积劳成疾武林奇人壮年逝世

霍元甲是在1910年夏天患病不起,到9月14日与世长辞的,年仅42岁,在生病之前,他曾用一盏茶工夫,击败10个日本柔道高手,有人据此推想,霍元甲是被日本浪人所暗害,其实这只是“江湖传闻”而已。事实是霍元甲为了创立精武会,节衣缩食,一日三餐都以水泡饭和干咸菜条果腹,加上又要各方奔走,四处联络,付出的多,补充的少,终于积劳成疾,患上肺病,中国第一次饮誉世界的武林奇人,便这样不幸谢世。

墓地前有乡人习武

霍元甲去世后,最初葬于上海北郊,后来迁葬回天津原籍。墓地坐落于小南河村的南侧,占地约13亩,盾形的墓基,是根据精武会的会徽形状而造的。盾形台上刻有红、黄、蓝三个立体五星花坛,象征着精武会创会的精神———德、智、体。墓地面积宽敞,许多当地人都在墓前练武强身。

小南河村历来习武的风气都很盛,如今该村还开设了武术班,从天津礼聘两位武林高手联同本村的武师一起授课,练的基本上是迷踪拳。

小南河村的人,不单喜欢练武功,对霍元甲的事迹也深感兴趣。前些年村里装上闭路电视,首映的节目就是香港电视台拍的《霍元甲》。

与霍元甲嫡孙谈霍家往事

晚上,我到霍元甲的嫡孙霍文亭老先生家里吃饭。60多岁的霍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他从柜子里拿出一本相册,边翻边说:“这是我爷爷霍元甲1908年在天津拍的像,这是我父亲霍东阁年轻时在照相馆拍的武打造型照,这是我在印尼的妈妈和弟妹的合照。”原来,霍东阁中年以后长期在东南亚一带活动,后来在印度尼西亚创建精武体育会,并且定居下来,娶当地一华侨女子为妻。霍老先生还说:“我妈妈还健在,前几年还从印尼回到天津看过我们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