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学到的不只是功夫

武术流派 2015-07-27

少林寺非洲弟子在开班仪式上展示习武成果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少林寺对于武术迷而言,是一座神奇的武术圣殿,在这里习武问禅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7月20日,19位来自非洲的武术迷在河南嵩山圆了中国功夫梦。

这一天,由文化部外联局和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承办的第三届少林寺“非洲武术学员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贝宁、喀麦隆、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多哥5个国家的19名武术学员受邀来华,在少林寺接受为期3个月的武术培训。

非洲学员:

与中国文化因武结缘

褪下便装,穿上僧袍、绑腿和武鞋,19位非洲学员整齐地站在寺院里的石板小院之中,等待真正踏入少林寺门槛的庄严时刻。这一景象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来到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我们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环境。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少林功夫、少林文化,把少林文化带回非洲,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文化,我们希望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好。”开班仪式上,本期学员代表马克西姆坚持用中文讲出这段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马克西姆一样,非洲学员因为中国武术与少林寺结缘,但他们对这座禅宗寺庙的期待却不仅仅是习武这么简单。“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学习中医和汉语的知识。”来自贝宁的卢西安说。他在贝宁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在街头偶然看到武术表演后就迷上了中国功夫。现在,他是贝宁中国文化中心的武术学员,也是一个中国文化迷。

今年41岁的阿拉巴马来自多哥,他从2006年开始学习武术,继而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我喜欢中国文化的全部,如今能够来到少林寺学习,对我而言真是美梦成真。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不仅能够学到少林功夫,还能学习针灸、推拿的技术,以及汉语。”阿拉巴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来自科特迪瓦的谢尔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哥哥对李小龙电影的描述,让当时并没有亲眼看过中国功夫的他深深地迷上了这一异国文化。1993年,他开始学习武术,一学就是20余年。“武术即人生。我喜欢中国武术,它对我而言并不只是一项运动,我更关注那些背后隐藏的文化元素。禅宗蕴含的坚持、内敛、和谐的哲学思想是我最想要学习和研究的东西。”

对中国武术的迷恋,让这些非洲学员喜欢上中国并走进少林寺;他们对少林寺的期待,超越了武术,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而这,恰恰是活动的主承办方所希望看到的。

少林寺:向世界传播少林武术和中原文化

近年来,少林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林弟子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少林的禅武精神与和平理念,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洋弟子走进少林寺,学习少林武术,感受少林文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示,迄今为止,少林寺与文化部外联局合作举办了3期对非武术培训。去年少林寺被授予“文化部对非培训基地”,使得少林武术和文化可以在一个国家级的平台上对非传播,这不仅是对少林寺对非文化工作的认可,更增加了少林寺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记者了解到,目前,少林寺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外培训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少林寺结合非洲学员特点,制定了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除了五步拳、七星拳、手棍、达摩剑、九节鞭等武术训练课,备受学员们期待的“文化课”也成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语、推拿、针灸等课程,向学员们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借助禅茶体验、禅宗文化入门、书法等课程,让学员们感受少林文化“禅武合一”的理念。

“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禅宗注重当下的感受,禅宗认为,把每个当下做好,连接在一起就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最希望传授给非洲学员的正是这种少林的生活方式。”释永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武术课程,在我们开展的养生项目中,诸如植物药用、药食同源等知识,都是能够应用于学员的日常生活、让自己和身边人受益的中国智慧。”

“少林功夫名扬海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少林不仅有传奇的功夫,在其背后,是少林禅宗文化乃至河南中原文化的支撑。”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对记者说,“通过在少林寺接受培训,学员们可以实地感受少林文化、中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相信学业结束后,学员们在武术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对禅武精神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据介绍,很多非洲学员回国后纷纷开设武馆,继续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参加第二期培训班的一位埃塞俄比亚学员,还为出访该国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演了武术。“学员们在结业时都能获得释永信方丈亲自颁发的结业证,我相信,这种肯定也将成为他们回国后继续传播少林精神的动力之一。”康洁说。

文化部:人力资源培训是对非交流重点

据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松雁群介绍,非洲人民热爱运动、体格健壮,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非常高,一些地区的民众甚至通过观看电影或录像坚持学习。此外,非洲各国拥有很多武术协会及大批会员,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这些因素使得对非武术培训成为我国对非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绝佳切入点和良好途径。

“对非人力资源培训尤其是对非武术培训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断摸索与创新,项目日渐成熟和丰满。第三届培训班的针对性更加明确,通过非洲各国的武术家协会和中国驻外使馆等渠道,我们精心选拔出非洲国家极具代表性、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员来华参加培训。”松雁群策划、组织和见证了三届培训班,对这个项目有着自己的理解,“培训‘老师的老师’是我们的目标。这样的学员回国后能够带动和影响一大批人学习中国武术、喜爱中国文化。目前,通过少林寺,我们已经对40名非洲学员进行了武术培训,这些学员作为传播的种子,很可能发酵出40个武术俱乐部,成为传播武术以及中华文化的非洲本土基础。”

事实上,中国武术在非洲乃至世界各国的传播还拥有更深远的意义。如同韩国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广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一样,中国武术如果能够拥有大量的练习人群且水平不断提升,总有一天也会走上奥运会的赛台,成为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华文化的闪亮标签。“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培训活动的初衷。”松雁群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