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扭力 ---摘自朱利尧先生著《练拳》
功夫资讯网讯 从运动的普遍性原理看,一个人的运动水平,最重要的一项,实际上就是代表了这个人的协调性水平,说白了就是肌肉的重新组织能力水平。太极拳就是一项非常讲究肢体协调的武术运动。
古人创造太极拳,发展太极拳,不一定是为了追求运动水平,在刀剑属于朝廷管制器具的年代,最有可能的是,太极拳或为杀死、杀伤对手,或为逃脱对手的打击目的而创设和发展的肢体技能。其套路实际上包含了三个要素,一个是基本功的训练,第二个是技击训练,第三个是拳理的理解方法。套路的设计是精心组织的,没有任何一招式属于废招,就连一个起式,也已包含了太极拳技击的内涵。
每一种运动每一种拳法,其肢体运动方向和技法结构的不同,产生了对肌肉、对骨架的要求不同,所以采用固定的一个站桩姿式去强化武术的运动,递增功力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并没达到运动动力的定型,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各拳种的动力定型是代表功夫上身的一种体现。人体肌肉的发力部位、发力次序、发力路径、发力大小、发力方向,发力速度、松紧程度以及发力准确度,都需要有一个重新组织的过程,而且只有一种组织方式是正确的,这就是要符合太极拳招式的外在特征,又同时要符合太极拳内涵劲力要求的组织方式。
初学太极拳,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体的自身肌肉需要有一个重新组织和学习训练过程,这也就是我反对站死桩的原因。我们学习太极拳,我想就是要体会和找到这种最准确的肌肉重新组织方式。关节、韧带、副韧带没有按太极拳的要求去组织正确的肌肉运动方式,是无法达到太极拳的招式标准的,我们经常所说的标准件就无从谈起。
下图是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测前臂旋内、旋外测试数据:
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练太极拳的,在小臂的旋内、旋外力矩上是占优势的,虽然是在单向用力上, 说明与平时的顺逆缠训练有关系。
太极拳的发力方式,实际上是从肌肉发力转变为骨架传力的过程,我暂且使用“骨扭力”这个名词吧。在螺旋对拉拔长的训练过程中,副韧带是螺旋拧长的,这时候一部分肌肉是为了控制拉开拧紧主动用力,一部分暂时不用的肌肉纤维是被拉长的,这个棚拉动作的出现,达到了拉开拉长所有肌肉纤维和韧带、副韧带。此时的弓是满弓的,是满负荷的,当瞬间向某一点发力时,通过节节贯穿,此时骨头的两端关节就会在体内产生一个加速度,只要你的动作完全正确,那么这个加速度通过这根骨头的关节传向下一节骨头,继续做加速度运动,力穿越多少根骨头,就会被加速N次,请注意,这里的每一次传力,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产生的。因此,即使太极拳高手是贴着对手的身体发力的,他的加速度打击力是经过体内骨架的加速度方式传递到打击点上,即使外部没有加速空间,体内已经完成了多次的加速。
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浑圆劲,也就是缠丝劲。这个劲别,也是符合了中国的太极文化。
??
(示范骨扭力)
缠丝浑圆劲,是一种滚动的劲,技术面主要反映在小臂上面的尺骨桡骨的转化,简单说就是手心手背这样的转动,下面就是胯关节的转动,就是一股扭力,产生一种关节骨头间的扭力,这个骨扭力主要就是用来改变对方的方向。太极拳它可以节节贯穿,一个一个的重叠劲,改变方向的重叠劲其实就是缠丝浑圆劲。它的训练方式基本上就是我们太极拳的特点,是对拉拔长拧转中包含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的,劲力基础主要来源于骨架间的贯穿。
在这里说一下平衡,平衡是指得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动平衡和静平衡都是测定神经和肌肉的协调性。我们在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里同样做过这个测试,目的是要了解人的神经的控制能力。神经的控制能力对于动作的完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搏击的完成动作而言它起到的作用应该不是很大,因为它是测定小肌肉群的整体的这种能力。同样在测试中,我师父并没有过关,根本无法站稳,但他在左右、前后劲的施展上平衡能力极强。这个实验可以间接说明固定站桩并不是提升功夫的好方法,其实平衡能力基本上来自骨扭力, 也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的关节旋转力矩!所以,你在训练中,要想象我这个人没有了皮肉,只是一副构架,是骨架在转。在只是骨架的情况下我怎么样做才能使骨架更加结实,不能是一碰就动、就倒的。骨架就是拉开、拧紧,拉开、拧紧之后这个骨架就有了“骨扭力”。
骨头在转动,跟肌肉无关,肌肉只是起了个启动作用。在这样的意识去训练下,骨骼会硬朗起来,你自己也能检查骨架刚不刚了。长期这样想象着练,你的全身力量就会始终在骨头上面,肌肉也就放松了,肌肉就不累也不会酸痛。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全身肢体结构坚固结实,具有刚度而不散架。内家拳在内涵上的核心是“骨骼运动”,并不是丹田内气!
当你掌握这些练功方法后,你的内在劲力就会协调,能达到一个高度,而且练会了后终身功夫不会丢失。所以这个骨架训练在武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训练法,也就是武术中常说的“打熬筋骨”。
以筋骨发力是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武术之处。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是有理由的,慢打目的是为了肢体关节的节节分家与节节贯穿的劲力收放训练。就是要你去习惯“节节传力”的运动方式,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推进,而在传力过程中极少用肌肉的力量,到达落点目标瞬间时才把肌肉力与骨传力合二为一,称为“刚落点”,所以太极拳是“筋骨拳”。如从劲力特征上命名可以称为“骨变速拳”,通俗点也可称为“阴阳白骨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阅读
- 《铁道飞虎》将公映 柳海龙还是“二胖”
- 百岁老人的百年武术梦
- 青少年竞技组“体彩杯”拳击比赛结束
- 北少学子助阵昌平2019闹新春活动
- 国际版“终极斗士”最新赛季15日已开播
- 关羽的武功(关羽的武功高吗)
- 功夫胖几强(功夫胖是哪里的)
- 2014 K-1海选第二站即将开始!
- 中华文圣拳第二届主席团成员名单产生
- 严嘉易:灵动的“螳螂精灵”
- 若水:“太极拳学”刍议
- 余小平:木兰花,英姿飒爽
- 中乌选手赛前叫板 散打赛硝烟四起
- 北少迎来一位“高人” 篮球巨星姚明
- 武术金花马灵娟:英姿飒爽 文武并进
- 马富生谈2014年UFC亚洲发展计划
- 陈家沟第一支太极拳少年表演队
- 国家队教练点评队员
- 武王决竞赛与测评委员会主席刘少海出访跆拳道青涛馆世界联盟
- 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美国达拉斯举行
- Fight Night 70综述:罗梅罗砸肘KO龙太一战成名
- 文武轩播报|“武术教育”不能等同于“教人练拳”
- 亚洲拳击第一巨人致敬戚继光
- 孙建华:苦练吴式太极 传承武术文化
- 不以成败论英雄
- 泰莫斯携手昆仑决助力武术梦 跨领域发展标杆典范
- 武术就是孩子自信的资本!
- 武当山小姐(武当山镇小妹)
- 尊龙传奇决战澳门 日本浪人中村敏射获胜
- 拳击60公斤级
猜您喜欢
- 罗奇:有线电视应施压梅-帕大战
- 武功山天子峰(武功山太白峰)
- 太极健身的胡朝芳
- 小克里琴科称赞利派很顽强
- 图文:阿瓦雷兹-拉拉等公开训练
- 向传统武术致敬 《开练吧功夫》第一季收官
- 阳光2015四国拳王争霸赛即将开幕
- 老舍与《断魂枪》
- 谭派艺术发展促进会成立
- 罗奇期待梅威瑟复出与帕奎奥二战
- UFC183增顶级女子赛 塔特迎战奥运亚军迈科曼
- 小查维兹不满战戈洛夫金酬金
- 功夫厨神在线(功夫厨神在线观看)
- 记徽州历史武术人士许宣平
- 全国首个武术基金会在京成立
- UFC大西洋城赛综述 塞罗尼反客为主高扫KO米勒
- 霍普金斯:我要做到别人没做到的
- 《太极侠》再曝特辑 14场搏杀无替身
- 香港派出306名运动员参加第六届东亚运
- 贵州省“神奇八卦田养身万峰林”系列活动启动 八卦田边600人打太极
- 泰利斯-莱特斯雄心不老 欲与席尔瓦比斯平二番战
- 戈洛夫金瞄准阿瓦雷兹-库托胜者
- 参加武术之乡比赛有感
- 谁说女子不如男,看看女性摔跤的风采
- 洛克霍德下一战对手猜想 比斯平已遭大拿否认
- 武术经典重丛书再现上海书展 开幕日邀沪上“武者”同行
- 比卡欲和弗朗切在拉斯维加斯大战
- 恩师——严于律自,严于授艺
- 七家夫妻共学拳 锦园盛开太极花
- 昆仑决4《中菲对抗赛》 王万本憾平菲著名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