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元太极社 国庆“太极”周

武林动态 2014-10-08

功夫资讯网讯 金秋十月,正值全国上下喜迎国庆之时,地处北京“天元太极社”的全体同仁用他们特别的方式欢度佳节,度过了极有意义的一周。

据了解,北京天元太极社全体人员以武结缘。大家每周都会齐聚公园,跟随该社主教练杜德平老师习练太极拳,此次,更是为庆祝国庆节而展开为期一周的集训。社团成员们欢聚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七天小长假。据悉,天元太极社主教练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指导员,国际功夫联合会副秘书长杜德平老师。其本人历经明师亲炙,博采众长,对中国传统文化造诣颇深,深谙武学之道。多年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先后发表过各类科研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武术界的强烈关注。

以下为天元太极社成员(邢泽、邢强)的集训总结(原文)

天元太极社在太极大师杜德平的正确领导和各位拳友积极参与下,国庆期间师父教学认真拳友训练刻苦,积极向上,本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原则,以练好太极拳为核心,大家你追我赶,氛围浓厚,使天元太极社生机勃勃。受师父委托,下面我将太极社集训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陈式太极热身动作:

(一)腿法:开天劈地、外连腿、内连腿、勾踢、侧踢、抓踹、二起脚。

(二)攻击技法:玉女穿梭、双手左右格挡、双手左右拽。

(三)步法:平行步、虚步 、仆步、弓蹬步。

二、期间所学功法:

(一)基本功:

定步桩功,活步桩功,定步缠丝,活步缠丝。

(二)太极前三式:

①第一式:预备式。

②第二式:金刚倒锥。

③第三式:懒扎衣。

(三)太极尺:

①鼓荡劲:用太极尺用全身之气来鼓荡而攻击,其劲道来源于身体的鼓荡,并不是单纯来自脚底上传的劲力。鼓荡劲可以更好地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比单纯靠两脚稳固站立来维持平衡更实用见效。功效主要是练就丹田的鼓荡劲。鼓荡劲是前后鼓荡,这个劲就是太极尺的劲一外一里、一前一后。

②釆挒法。

③抓拿法。

④绞缠法。

⑤反绞法。

三、期间所学理论:

(一)全息观:

关于人体的全息观:我们把人身体上凸出来的部位,像手、脚、鼻子、舌头、耳朵,还有男性的外生殖器、女性的乳房等叫人体凸出部位。“全息”是从激光全息照相演绎过来的,激光照相的任何一张碎片,都可以还原出被照物体的全部图象。“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就是说人体的每一个凸出部位(特别是耳、手、脚)都是人的缩影;都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凸出部位(耳、手、脚)中有规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

比如说耳朵就是人的缩影,它包含了人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耳朵,是目前世界上人们研究最多的人体凸出部位,人身上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耳朵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它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器官所对应的穴位在耳朵上非常有规律地排列分布:耳垂则相当于人体的头面部,对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头和脑部;轮屏切迹相当于人体脑干;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咽喉、内鼻;屏上切迹相当于人的外耳;对耳轮体相当于人体的躯干;对耳轮下脚相当于人体的臀部;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人体的下肢;耳舟相当于人体的上肢;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生殖器;耳轮脚相当于人体的横膈;耳轮脚周围相当于人体的消化道;耳甲艇相当于人体的腹腔;耳甲腔相当于人体的胸腔;屏间切迹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人的所有器官,心、肝、肺、胆、脾、胃等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穴位。同样,手也是人的缩影;都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手上有规律的排列,得到全面反映。

脚,也是人的缩影,也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人身上的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脚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

(二)对应论:

对应论《系辞》里有一句话说:“《易》与天地准,固能弥论天地之道” 意思是说:易经的道理与天地的道理一致,里面包含着天地之间万物的所有道理。易经是一种信息全息对应论。所以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宇宙间不存在独立的事物。事物间不但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易经的全息对应论的关键所在。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是人体最大的能量传输中心,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可与人体五脏六腑相通。人体的脊柱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椎体组成,恰与一年24个节气相吻合。据《黄帝内经》所载,人体每一个器官的能量,都是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制,与大自然24个节气所对应。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常人的脊柱内的炁机,冬至从第5节腰椎开始,每个节气上移一个椎体,一年内完成一次脊柱整体炁机变化,这正符合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轨迹的炁机变化原理。

今天是秋分对应的是颈椎的第五节儿,从腰椎第五节往上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到颈椎第一节为大雪,每节相对一个节气。换节气时是养生的关键点,可艾灸。

(三)内驱力:

正是在这一推一拉中实现的。

内驱力分为两大类: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一内驱力,又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二内驱力,又称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学习太极拳必须有内驱力。女人想减肥,男人欲健美都有一个能否持续的问题,能坚持则成功,不能坚持就无成。

比如,警察追小偷与狗追兔子,警察心里想的是能不能立功,而小偷是想能不能吃上饭,内驱力不同结果不同。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经常可以替换使用。但严格的说,需要是主体的感受,而内驱力是作用于行为的一种动力,两者不是同一状态,但两者又密切相连,因为需要是产生驱力的基础,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也就是说得有志,有目标需要。穷文富武,吃饱喝足才想起练太极拳。

(四)宇宙观:

古人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宇宙往往和时空有关系,“宇”代表上下四方,上下四方曰宇,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古往今来曰宙,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无限时空,无限也就是太,太到极点,所以太 极。“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认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论,即探讨宇宙整体之过去、现在、未来之论说;亦即就宇宙起源、发生、构造、变化等情形,加以研究分析,而归纳出一套完整有系统之学说。关于宇宙起源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宇宙之发生论,则有创造说、流出说(即开展说)。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对于这一体系的整体解释构成了宇宙论。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根据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建立了关于宇宙的现代科学理论,称为物理宇宙学。根据相对论,信息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发生宇宙膨胀的情况下,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区域中我们将只能收到一小部分区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将永远无法传播到我们的区域。可以被我们观测到的时空部分称为“可观测宇宙”、“可见宇宙”或“我们的宇宙”。应该强调的是,这是由于时空本身的结构造成的,与我们所用的观测设备没有关系。宇宙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包括我们人类和地球)、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

一般认为,宇宙产生于14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大爆炸后30亿年,最初的物质涟漪出现。大爆炸后20亿~30亿年,类星体逐渐形成。大爆炸后9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

(五)本能论:任何生命都有本能,无师自通。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弗洛伊德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他认为对人的行为主要可以用性和攻击两种动机来解释。这些本能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是强大的动机力量。孟柯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生来就固有的“四端”,“四端”的作用相当于动机。本能理论不能确切的解释行为的原因。本能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本能行为,实际上是在学习、经验及文化等的后天学习影响下形成的。练习太极拳就是还原人的本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本能是指,生物与生俱来的,勿需学习的天生能力。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其固定的行为模式非学习得来,也不是继承而来。固定行为模式的实例可从动物的行为观察得到。它们进行各种活动(有时非常复杂)不是基于此前的经验,例如繁殖行为。海龟会自己朝海的方向前进。蜜蜂通过舞蹈来交流信息。其他的例子还有:动物之间的战斗、求偶行为、逃生、筑巢。本能的近义语是先天行为。

(六)平衡观:

练习太极拳的就是要把握平衡。什么是平衡呢?平衡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

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汉书·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二:“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明马愈《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称则以人、石平衡,视其轻重,虚则人低石举,实则石重人轻。”。 人的平衡有外平衡和内平衡。平衡的技术要求是上下左右前后对称。比较出烦恼,最关键的平衡是内心平衡。化学平衡: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七)总结:

什么是总结呢?總字从糸(mì),悤(cōng)。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总,聚束也。——《说文》

古人记事主要是以绳结扣。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最早总结出自《朱子语类》卷七四:“‘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段。” 金 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殊不知《中庸》所以引之者,总结上文而非专举一句之义也。”

英语叫“Sum up”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 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 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 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 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四、所学擒拿动作:

(一)金丝缠腕。

(二)插步云手。

(三)反缠肘。

(四)手扣龙头。

(五)遍地花香。

(六)花蛇出洞。

五、回顾本周:

采取方法:单个教练,模仿练习,逐人过关,对抗练习。

还有大家互动帮忙压腿,做双盘,聊天交流 ,探讨太极。

六、七天心得体会 :

魏晓梅:“杜老师讲的东西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回去看视频练习很长时间,还能认识很多人,还能吃吃喝喝,太极也进步很大...”

李彦辉:“我来参加黄金周集训感觉很轻松快乐,不仅打太极拳锻炼了身体,而且在心里上也得到了放松。”

张占祥:“我感觉大家都能想到集体,这不错。”

王永群:“这七天,在师傅和大家的教导上,感觉到自己有深刻的体会,这周是感觉体会特别大的一周,老师教导的非常仔细。在师傅的带领下,大家进步非常大。”

武德瑞:“我来参加黄金周集训最大的感受是前十六式感觉纠正了很多动作,还有热身很出汗,很好,走路也轻松了很多。”

张秀杰:“我来参加黄金周集训最大的体会是喜欢上了太极,然后就是咱们团体特别好,互相切磋,相处融洽。”

胡胡:“最喜欢和大家聊天,然后就是学会写很多繁体字因为每个字都有他的道理,所以记忆深刻。”

师父说:“第一,贵在坚持,不管任何事情,坚持才能胜利,第二,成功就是时间加汗水加悟性。第三顺其自然,施法自然,道法自然。”确实,大家每天来锻炼,每天出出汗,学习很多东西,坚持不懈,相处融洽,聊聊天,其乐融融多好。

七、讲评:

(一)坚持不懈满七天的有:师父,刘扬,邢泽,邢强,魏晓梅,王永群,杜春燕,李彦辉,寇金英。

(二)贡献最大的是王永群,为大家带来了龙眼干,还提供了很多便利。

(三)能双盘的有:老师,刘扬,邢泽,武德瑞,自然,寇金金,施海斌,陈建军,小玉等。

(四)俯卧撑做的最标准的是:高峰,武德瑞,邢强,李彦辉。

(五)集体收获:

此次国庆集训,我相信大家收获都很大。凡事贵在坚持,很多人都能双盘了,横叉,竖叉也难不倒大家了,我相信大家坚持不懈,最后都能做到双盘,横叉,竖叉。每天都能坚持做很多俯卧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